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萃取技术简述 | 第15-17页 |
1.1.1 传统液液萃取技术 | 第15-17页 |
1.1.2 液相微萃取技术 | 第17页 |
1.2 类离子液体中性萃取剂 | 第17-18页 |
1.2.1 离子液体 | 第17-18页 |
1.2.2 中性萃取剂 | 第18页 |
1.3 铂族金属的萃取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1-己基-3-甲基咪唑-2-硫酮/氯仿体系萃取铑的研究 | 第21-37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试剂和材料 | 第22页 |
2.2.2 仪器 | 第22页 |
2.2.3 理论计算细节 | 第22-23页 |
2.2.4 1-己基-3-甲基咪唑-2-硫酮的合成 | 第23页 |
2.2.5 萃取过程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6页 |
2.3.1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24-27页 |
2.3.1.1 HMImT在水中的溶解度 | 第24-25页 |
2.3.1.2 萃取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2.3.2 Rh(Ⅰ)的萃取机理 | 第27-32页 |
2.3.2.1 Rh-HMImT萃合物中Rh和Sn的价态 | 第27-28页 |
2.3.2.2 萃合物的种类 | 第28页 |
2.3.2.3 HMImT的萃合数 | 第28-29页 |
2.3.2.4 Cl~-对萃取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2.5 萃取机理的确定 | 第30-31页 |
2.3.2.6 萃取作用位点 | 第31-32页 |
2.3.3 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 第32-35页 |
2.3.3.1 萃取Rh(Ⅰ)的平衡研究 | 第32-33页 |
2.3.3.2 萃取Rh(Ⅰ)的热力学研究 | 第33-34页 |
2.3.3.3 萃取Rh(Ⅰ)的动力学研究 | 第34-35页 |
2.3.4 选择性萃取 | 第35-36页 |
2.3.5 铑的还原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HMImT通过微萃法从盐酸介质中萃取分离多种铂族金属的研究 | 第37-52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3.2.1 试剂和材料 | 第37-38页 |
3.2.2 仪器 | 第38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3.2.4 分离过程 | 第39页 |
3.2.5 萃取机理 | 第39页 |
3.2.6 反萃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3.3.1 分离过程 | 第40-44页 |
3.3.1.1 Pd (Ⅱ)的分离 | 第40-43页 |
3.3.1.2 Pt (Ⅳ)的分离 | 第43-44页 |
3.3.1.3 Rh (Ⅲ)的分离 | 第44页 |
3.3.2 萃取机理的研究 | 第44-48页 |
3.3.3 Pd (Ⅱ), Rh(Ⅰ)和Pt (Ⅳ)的回收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HMImT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t (Ⅱ)的研究 | 第52-63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4.2.1 试剂 | 第52页 |
4.2.2 仪器 | 第52-53页 |
4.2.3 萃取过程 | 第5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4.3.1 HMImT通过液液萃取和微萃取法萃取Pt (Ⅱ)的比较 | 第53-55页 |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4.3.3 HMImT萃取Pt (Ⅱ)的机理研究 | 第56-59页 |
4.3.4 萃取模型、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3-64页 |
5.1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3页 |
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