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部分 乳腺病变的MR诊断 | 第12-27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3-15页 |
| 2.1 一般资料 | 第13页 |
| 2.2 MR设备与扫描方法 | 第13页 |
| 2.3 图像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15-17页 |
| 3.1 乳腺病变病理结果及MR形态学表现 | 第15页 |
| 3.2 乳腺病变MR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 | 第15-16页 |
| 3.3 乳腺病变的ADC值 | 第16-17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17-24页 |
| 4.1 乳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及MR一般表现 | 第17-21页 |
| 4.1.1 腺瘤 | 第17页 |
| 4.1.2 纤维囊性增生症 | 第17-18页 |
| 4.1.3 腺病 | 第18页 |
| 4.1.4 化脓性炎伴肉芽肿 | 第18页 |
| 4.1.5 乳腺癌 | 第18-21页 |
| 4.2 乳腺病变的MR动态增强表现 | 第21-22页 |
| 4.2.1 乳腺病变强化表现 | 第21页 |
| 4.2.2 乳腺病变TIC类型 | 第21-22页 |
| 4.3 乳腺病变ADC值 | 第22-2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24-25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24页 |
| 5.2 局限性和展望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 第二部分 乳腺癌MRI表现与ER、PR、Her-2、Ki-67表达间的相关性研究 | 第27-41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28-30页 |
| 2.1 一般资料 | 第28页 |
| 2.2 主要设备和实验试剂 | 第28页 |
| 2.3 乳腺癌标本采集及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 第28-29页 |
| 2.4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2-37页 |
| 4.1 ER、PR、Her-2、Ki-67在乳腺癌表达中的临床意义 | 第32-33页 |
| 4.2 TNBC MR表现 | 第33-34页 |
| 4.3 乳腺癌MR表现与肿瘤标记物间的相关性 | 第34-36页 |
| 4.4 乳腺癌ADC值与肿瘤标记物间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38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37页 |
| 5.2 局限性和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综述 | 第4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