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电源论文

基于61850的通讯电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5-20页
    1.1 基于61850的通讯电源系统开发背景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3 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6-18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9-20页
第2章 基于61850通讯电源系统需求分析第20-30页
    2.1. 需求概述第20页
    2.2. 系统运行模式第20-22页
    2.3. 系统功能结构第22-23页
    2.4. 通讯电源功能性需求第23-28页
        2.4.1. 电源输出功能第23页
        2.4.2. 充电管理功能第23-25页
        2.4.3. 模拟量采集功能第25页
        2.4.4. 开入量(状态量)采集功能第25页
        2.4.5. 开出量控制功能第25-26页
        2.4.6. 报警功能第26-27页
        2.4.7. 蓄电池巡检功能第27页
        2.4.8. 系统保电功能第27页
        2.4.9. 集中监控装置的功能第27-28页
    2.5. 通讯电源系统性需求第28-29页
        2.5.1. 线程管理功能第28页
        2.5.2. 通讯管理功能第28页
        2.5.3. 界面模拟器第28-29页
        2.5.4. 系统看门狗第29页
    2.6.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基于61850通讯电源系统架构设计第30-37页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30-34页
        3.1.1. 系统硬件平台第30-31页
        3.1.2. 系统软件平台第31-32页
        3.1.3. 系统应用体系结构第32-34页
    3.2. 采用的原理和技术第34-36页
        3.2.1. 硬件原理和技术第34页
        3.2.2. 软件原理和技术第34-36页
    3.3. 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61850通讯电源集控装置的硬件设计第37-43页
    4.1. 集控装置的硬件平台第37-38页
    4.2. 扩展端口定义第38-42页
        4.2.1. 端口定义第38-39页
        4.2.2. 开入开出定义第39-41页
        4.2.3. 模拟量采集定义第41-42页
    4.3. 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基于61850通讯电源集中监控软件详细设计第43-72页
    5.1. 线程管理与系统服务启动第43-47页
        5.1.1. 线程管理第43-45页
        5.1.2. 系统服务启动第45-47页
    5.2. 数据模型第47-51页
        5.2.1. 实时数据模型第47-49页
        5.2.2. 设备数据模型第49-51页
    5.3. 通讯与规约解析第51-55页
        5.3.1. 设计思路第51-52页
        5.3.2. 通讯模型的建立第52-55页
        5.3.3. 数据交互接口的设计第55页
    5.4. 人机交互设计第55-64页
        5.4.1. 功能描述第55-56页
        5.4.2. 操作方式第56-57页
        5.4.3. 菜单的功能组织结构第57-60页
        5.4.4. 设计思路第60页
        5.4.5. 视图层设计第60-62页
        5.4.6. 逻辑层设计第62-63页
        5.4.7. 数据层设计第63-64页
    5.5. 报警设计第64-67页
        5.5.1. 报警展示的设计思路第64-65页
        5.5.2. 常规报警信息的判断第65-66页
        5.5.3. 通讯报警信息判断第66-67页
    5.6. 通讯电源系统主要的业务逻辑设计第67-69页
        5.6.1. 充电逻辑设计第67-68页
        5.6.2. 保电逻辑设计第68-69页
    5.7. IEC-61850服务设计第69-71页
        5.7.1. 设计思路第69-70页
        5.7.2. 主要的类和方法第70-71页
    5.8. 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基于61850通讯电源的系统测试第72-79页
    6.1. 系统功能测试第72-73页
    6.2. 电磁兼容性测试第73-79页
        6.2.1. 震荡波抗扰度实验第73-74页
        6.2.2. 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第74-75页
        6.2.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第75页
        6.2.4. 快速瞬变电脉冲群干扰实验第75-76页
        6.2.5. 浪涌(冲击)抗扰度实验第76-77页
        6.2.6. 工频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第77页
        6.2.7. 高低温试验第77-79页
第7章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铜锡硫材料的双吸收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下一篇:7000r/min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