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 第16-23页 |
(一) 流程与流程再造概念 | 第16-17页 |
(二) 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的原则和过程 | 第17-21页 |
1. 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的基本理念 | 第17-18页 |
2. 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的原则 | 第18-19页 |
3. 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的运作过程 | 第19-21页 |
(三) 公共部门流程再造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三、税收征管改革的流程再造——以武汉地税“先办后审”的改革实践为表述对象 | 第23-33页 |
(一) “先办后审”的内涵 | 第23-25页 |
(二) 武汉地税进行征管流程再造的动因 | 第25-28页 |
1. 置身于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环境 | 第25页 |
2. 启发于最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 | 第25页 |
3. 合乎于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 | 第25-26页 |
4. 实行“先办后审”的现实需要 | 第26-28页 |
(三) 武汉地税“先办后审”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28-30页 |
(四) 武汉地税的“先办后审”税收征管体系的模式 | 第30-33页 |
1. 彻底前置涉税事项,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 第30-31页 |
2. 彻底打破户管制度,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 第31-32页 |
3. 彻底做实机关科室,“三办一中心”实体化运作 | 第32-33页 |
四、“先办后审”税收征管模式的效应分析 | 第33-39页 |
(一) 宏观效应分析 | 第33-35页 |
1. 推行先办后审税收征管新模式的必要性 | 第33页 |
2. 推行先办后审对征纳成本的影响 | 第33-35页 |
3. 先办后审税收征管新模式对征纳双方关系的改善 | 第35页 |
(二) 微观效应分析 | 第35-39页 |
1. 正角色——厘清了征纳双方权责 | 第35-36页 |
2. 减环节——提升了行政效能 | 第36-37页 |
3. 抓管理——提高了征管水平 | 第37-39页 |
五、先办后审征管模式运行的问题分析 | 第39-43页 |
(一) 信息系统支撑的问题 | 第39页 |
(二) “先办后审”改革深化的问题 | 第39-41页 |
1. 部分“先办后审”业务需求定位不合理 | 第40页 |
2. “先办后审”推广不规范 | 第40页 |
3. “先办后审”宣传及培训不到位 | 第40-41页 |
(三) 税务所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 | 第41页 |
(四) “先办后审”改革模式统一的问题 | 第41-42页 |
1. 实际操作流程与系统设置不尽一致 | 第41页 |
2. 事项设定的问题 | 第41-42页 |
(五) 规章制度、岗责体系固化问题 | 第42-43页 |
六、优化“先办后审”征管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一) 开展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提速活动 | 第43页 |
(二) 深化、完善“先办后审”改革,规范涉税事项审批 | 第43-44页 |
(三) 明确税务所工作重点,加强纳税评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 第44-45页 |
1. 明确税务所工作重点 | 第44页 |
2. 加强纳税评估工作 | 第44-45页 |
3. 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 第45页 |
(四) 解决核心征管系统与改革配套问题,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 第45-46页 |
1. 业务流的运转体系 | 第45-46页 |
2. 涉税资料信息查询、归档管理体系 | 第46页 |
3. 工作督查和评价的预警考核体系 | 第46页 |
(五) 统一全市改革模式,亮化“先办后审”品牌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