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手机辐射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1.1 手机辐射的体外研究 | 第10-13页 |
1.1.2 手机辐射的动物研究 | 第13页 |
1.1.3 手机辐射的人体研究 | 第13-14页 |
1.2 手机射频电磁场 | 第14-17页 |
1.2.1 手机辐射的物理性质 | 第15页 |
1.2.2 手机辐射对生物体影响的几种可能的作用机理 | 第15-17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辐射条件的检测与设置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3.1 检测手机平均功率随着手机距离变化的情况 | 第18-19页 |
2.3.2 不同手机型号功率密度变化检测 | 第19-20页 |
2.3.3 通话条件下,声音对信号的影响 | 第20页 |
2.3.4 孵箱中手功率密度检测 | 第20页 |
2.4 结论与分析 | 第20-25页 |
2.4.1 检测真实手机的功率密度变化特点 | 第20-21页 |
2.4.2 不同型号手机信号变化情况 | 第21-24页 |
2.4.3 手机在二氧化碳孵箱中的功率密度 | 第24-25页 |
2.5 模拟辐照系统 sXc1800 | 第25-26页 |
2.5.1 简述辐照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5页 |
2.5.2 比较真实手机与 sXc1800 辐照系统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不同手机辐射对 DNA 损伤的研究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第28-30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3.3.1 细胞系的选择 | 第30页 |
3.3.2 细胞冻存与复苏 | 第30-31页 |
3.3.3 细胞培养与传代 | 第31页 |
3.3.4 细胞计数方法 | 第31页 |
3.3.5 辐照实验设置 | 第31-32页 |
3.3.6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32页 |
3.3.7 手机辐射对细胞 DNA 损伤检测 | 第32-33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3-37页 |
3.4.1 手机辐射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33页 |
3.4.2 不同强度手机辐射对 DNA 损伤检测 | 第33-35页 |
3.4.3 sXc1800 系统对 NIH/3T3 细胞 DNA 损伤的检测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与手机辐射对 NIH/3T3 细胞转化作用的研究 | 第38-58页 |
4.1 引言 | 第38-40页 |
4.2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4.2.2 试剂 | 第40-4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4.3.1 NIH/3T3 细胞增殖分析 | 第41页 |
4.3.2 TPA 及 Bap 对细胞的增殖及药物毒性研究 | 第41-42页 |
4.3.3 辐照实验设置 | 第42-43页 |
4.3.4 细胞周期检测 | 第43页 |
4.3.5 Western Blotting p53 蛋白检测 | 第43-44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4-54页 |
4.4.1 NIH/3T3 细胞增殖 | 第44-45页 |
4.4.2 TPA 及 Bap 对 NIH/3T3 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45-46页 |
4.4.3 细胞转化灶形态描述及转化个数统计 | 第46-48页 |
4.4.4 DNA 损伤检测 | 第48-50页 |
4.4.5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 第50-53页 |
4.4.6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