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0页 |
1.2 后生浮游动物概论 | 第10-14页 |
1.2.1 后生浮游动物 | 第10-11页 |
1.2.2 利用浮游动物监测评价水质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3 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环境因素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1 采样点设置和采样时间 | 第17页 |
2.2 监测内容及样品处理 | 第17-18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0-43页 |
3.1 环境因子 | 第20-21页 |
3.2 后生浮游动物的时间变化 | 第21-26页 |
3.2.1 群落结构的时间变化 | 第21-22页 |
3.2.2 优势种的时间变化 | 第22-23页 |
3.2.3 丰度的时间变化 | 第23-25页 |
3.2.4 生物多样性的时间变化 | 第25-26页 |
3.3 后生浮游动物的空间变化 | 第26-35页 |
3.3.1 密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变化 | 第26-32页 |
3.3.2 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 第32-35页 |
3.4 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35-43页 |
3.4.1 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35-40页 |
3.4.2 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冗余分析(RDA)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3-50页 |
4.1 迪沟采煤沉陷湿地水体营养状态 | 第43页 |
4.2 迪沟采煤沉陷湿地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 第43-44页 |
4.3 后生浮游动物的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4.4 后生浮游动物的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4.5 后生浮游动物与理化的关系 | 第47-48页 |
4.6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表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