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PC1788的矿用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控制器的设计与研发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保护控制现状 | 第12-13页 | 
| 1.2.1 国外带式输送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2 国内带式输送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矿用带式输送机保护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控制系统总体架构及故障原因监测方法 | 第17-29页 | 
| 2.1 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 第17-18页 | 
| 2.2 带式输送机控制模式介绍 | 第18-19页 | 
| 2.2.1 集中控制方式 | 第18页 | 
| 2.2.2 就地控制方式 | 第18-19页 | 
| 2.2.3 检修控制方式 | 第19页 | 
| 2.2.4 点动控制方式 | 第19页 | 
| 2.3 各种故障原因及监测方式 | 第19-26页 | 
| 2.3.1 胶带纵向撕裂监测 | 第19-20页 | 
| 2.3.2 带式输送机打滑、超速、断带监测 | 第20-21页 | 
| 2.3.3 带式输送机跑偏监测 | 第21-23页 | 
| 2.3.4 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 | 第23-24页 | 
| 2.3.5 带式输送机堆煤监测 | 第24-25页 | 
| 2.3.6 带式输送机烟雾监测 | 第25-26页 | 
| 2.4 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控制器功能需求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控制器硬件优化设计 | 第29-53页 | 
| 3.1 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控制器硬件整体结构 | 第29-30页 | 
| 3.2 核心电路及选型 | 第30-40页 | 
| 3.2.1 控制器CPU选型 | 第30-32页 | 
| 3.2.2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 3.2.3 复位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 3.2.4 时钟电路设计 | 第34页 | 
| 3.2.5 程序下载接口(JTAG)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 3.2.6 屏幕(LCD)接口电路 | 第35-36页 | 
| 3.2.7 信号采集电路 | 第36-38页 | 
| 3.2.8 键盘接口电路 | 第38-40页 | 
| 3.3 系统存储器接口电路 | 第40-44页 | 
| 3.4 系统通讯接口电路 | 第44-48页 | 
| 3.4.1 RS-485通讯电路 | 第44-45页 | 
| 3.4.2 CAN总线通讯电路 | 第45-46页 | 
| 3.4.3 以太网通讯电路 | 第46-48页 | 
| 3.5 语音模块 | 第48-50页 | 
| 3.6 硬件电路布局 | 第50-5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带式输送机保护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53-75页 | 
| 4.1 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 第53-54页 | 
|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54-56页 | 
| 4.2.1 μC/OS-II简介 | 第54-55页 | 
| 4.2.2 μC/OS-II移植 | 第55页 | 
| 4.2.3 任务管理 | 第55-56页 | 
| 4.3 系统软件架构 | 第56-59页 | 
| 4.4 远程程序下载设计(IAP) | 第59-63页 | 
| 4.4.1 远程程序下载(IAP)实现原理 | 第59-62页 | 
| 4.4.2 远程程序下载(IAP)实现 | 第62-63页 | 
| 4.5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第63-74页 | 
| 4.5.1 RS-485通讯程序 | 第64-65页 | 
| 4.5.2 CAN通讯程序 | 第65-68页 | 
| 4.5.3 以太网通讯程序 | 第68-70页 | 
| 4.5.4 故障检测与处理子程序 | 第70-72页 | 
| 4.5.5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 | 第72-74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系统程序功能调试 | 第75-85页 | 
| 5.1 显示界面介绍 | 第75-76页 | 
| 5.2 参数设置 | 第76-77页 | 
| 5.3 保护调试 | 第77-84页 | 
| 5.3.1 急停保护 | 第77-78页 | 
| 5.3.2 堆煤保护 | 第78-79页 | 
| 5.3.3 超温保护 | 第79-80页 | 
| 5.3.4 跑偏保护 | 第80-82页 | 
| 5.3.5 打滑、超速及断带保护 | 第82-83页 | 
| 5.3.6 撕裂保护 | 第83页 | 
| 5.3.7 设备掉线 | 第83-8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93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