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页 |
正文 | 第7-49页 |
1. 中国近代建筑及建筑教育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中国近代建筑是西学东渐的的结果 | 第8-9页 |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产生发展的演变 | 第9-10页 |
2. 中国近代建筑价值观及历史意义 | 第10-11页 |
·中国近代建筑的科学性探索 | 第10页 |
·中国近代建筑的民族性诉求 | 第10-11页 |
·中国近代建筑现状分析 | 第11页 |
3. 洪青人生简历及其建筑创作从业历程 | 第11-21页 |
·洪青与西安近代建筑 | 第11-13页 |
·西安近代建筑现状 | 第11-13页 |
·洪青在西安近代建筑具有特殊地位 | 第13页 |
·洪青的人生简历和建筑从业经历 | 第13-14页 |
·洪青的主要作品 | 第14-21页 |
4. 洪青作品的共异性表象所反映出的创作背景 | 第21-38页 |
·洪青建筑作品风格演变与比较 | 第21页 |
·洪青建筑创作思想及时代诉求 | 第21-24页 |
·建筑的创作离不开时代背景 | 第21-22页 |
·建筑创作反映上层建筑的政治诉求 | 第22-24页 |
·“鲍扎”模式教育使洪青对西方古典建筑有了深刻的的认识 | 第24-38页 |
·建筑创作中体现出严谨的西方古典建筑构图法则 | 第24-25页 |
·建筑创作中反映出标准的西方古典建筑比例尺度 | 第25-30页 |
·建筑创作中对建筑语言和建筑装饰元素的体现 | 第30-38页 |
5. 吸取和运用传统建筑文化反映洪青建筑创作的双重性 | 第38-47页 |
·创作思想的一贯性 | 第38-40页 |
·坚持围绕以“现代”建筑为中心进行创作的主导思想 | 第38-39页 |
·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吸取传统建筑理念精华 | 第39页 |
·建筑创作的过程中对传统建理念的运用 | 第39-40页 |
·建筑风格的明确性 | 第40-43页 |
·文化上的交融性 | 第41页 |
·形式上的共存性 | 第41页 |
·材料上的朴素性 | 第41-42页 |
·色彩上的对比性 | 第42页 |
·工艺上的精致性 | 第42-43页 |
·设计手法的独特性 | 第43-47页 |
·对比中产生的协调美 | 第43页 |
·隐喻和象征 | 第43-46页 |
·对称和重复体现出节奏感 | 第46-47页 |
6. 洪青的建筑作品对近代西安城市发展和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 第47-48页 |
·洪青的建筑作品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写照 | 第47页 |
·洪青作品丰富了西安的城市风貌 | 第47-48页 |
7. 围绕洪青建筑作品研究对西安近代建筑保护与思考 | 第48-49页 |
·西安近代建筑保护和开发现状 | 第48页 |
·对西安近代建筑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页 |
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