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6页 |
ABSTRACT | 第16-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2-3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2-2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22-2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28页 |
1.2.1 重污染企业 | 第28页 |
1.2.2 绿色并购 | 第28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32-3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35-5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35-38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5页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5-36页 |
2.1.3 合法性理论 | 第36-37页 |
2.1.4 高阶理论 | 第37-38页 |
2.1.5 企业公民理论 | 第38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38-55页 |
2.2.1 并购方面的文献综述 | 第38-41页 |
2.2.2 绿色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 | 第41-52页 |
2.2.3 文献评述 | 第52-55页 |
第3章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现状与理论分析框架 | 第55-69页 |
3.1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62页 |
3.1.1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年度分布 | 第55-56页 |
3.1.2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行业分布 | 第56-58页 |
3.1.3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区域分布 | 第58-61页 |
3.1.4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产权状况分布 | 第61页 |
3.1.5 小结 | 第61-62页 |
3.2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从动因、特征到绩效 | 第62-69页 |
3.2.1 绿色并购的影响因素 | 第63-66页 |
3.2.2 绿色并购的溢价特征 | 第66-67页 |
3.2.3 绿色并购的经济绩效和社会责任绩效 | 第67-69页 |
第4章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驱动因素 | 第69-121页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69-82页 |
4.1.1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外部驱动因素 | 第69-75页 |
4.1.2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内部驱动因素 | 第75-82页 |
4.2 变量定义与研究设计 | 第82-86页 |
4.2.1 变量定义 | 第82-85页 |
4.2.2 理论模型 | 第85-86页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86-114页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86-88页 |
4.3.2 相关性检验 | 第88-89页 |
4.3.3 实证结果 | 第89-114页 |
4.4 进一步检验,外部驱动因素与内部驱动因素的关联关系及其对绿色并购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4.5 研究小结 | 第118-121页 |
第5章 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并购溢价及其形成机制 | 第121-136页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21-124页 |
5.1.1 绿色并购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溢价 | 第122页 |
5.1.2 绿色并购过程中的控制权转移溢价 | 第122-123页 |
5.1.3 产权性质对绿色溢价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5.2 变量定义与研究设计 | 第124-125页 |
5.2.1 变量定义 | 第124-125页 |
5.2.2 理论模型 | 第125页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25-134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125-126页 |
5.3.2 相关性分析 | 第126-128页 |
5.3.3 实证结果 | 第128-132页 |
5.3.4 稳健性检验 | 第132-134页 |
5.4 研究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6章 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绩效 | 第136-158页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36-139页 |
6.1.1 绿色并购的经济绩效 | 第136-138页 |
6.1.2 绿色并购的社会效益绩效 | 第138-139页 |
6.2 变量定义与研究设计 | 第139-142页 |
6.2.1 变量定义 | 第139-142页 |
6.2.2 理论模型 | 第142页 |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42-157页 |
6.3.1 描述性统计 | 第142-143页 |
6.3.2 相关性分析 | 第143-144页 |
6.3.3 实证结果 | 第144-155页 |
6.3.4 稳健性检验 | 第155-157页 |
6.4 研究小结 | 第157-158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158-16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58-159页 |
7.2 研究启示 | 第159-162页 |
7.2.1 基于政府层面的研究启示 | 第160-161页 |
7.2.2 基于社会公众层面的研究启示 | 第161页 |
7.2.3 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启示 | 第161-162页 |
7.3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82页 |
图目录 | 第182-183页 |
表目录 | 第183-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7-1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