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村民自治中的协商民主问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一)研究思路第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三)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村民自治中协商民主的理论概述第16-24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6-20页
        (一)村民自治第16-17页
        (二)协商民主第17-20页
    二、相关理论基础第20-24页
        (一)治理理论第20-21页
        (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第21-22页
        (三)协商民主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村民自治对协商民主的现实需求第24-31页
    一、村民自治的现实困境第24-27页
        (一)民主选举流于形式第24-25页
        (二)民主决策落实困难第25-26页
        (三)民主管理权力异化第26页
        (四)民主监督虚设薄弱第26-27页
    二、村民自治中推行协商民主的意义第27-31页
        (一)有利于化解民主选举中的困境第28页
        (二)有利于提升民主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法性第28-29页
        (三)有利于解决管理权力异化所产生的问题第29-30页
        (四)有利于提升民主监督的质量与效率第30-31页
第四章 村民自治中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分析第31-42页
    一、村民自治中协商民主的发展成效第31-34页
        (一)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第31-32页
        (二)协商内容逐渐深化第32-33页
        (三)协商形式日益丰富第33-34页
    二、村民自治中协商民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7页
        (一)村民参与度不高第34-35页
        (二)协商组织不健全第35-36页
        (三)协商程序不规范第36页
        (四)协商方法不灵活第36-37页
    三、村民自治中协商民主所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7-42页
        (一)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第37-38页
        (二)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第38页
        (三)农村宗族势力的消极影响第38-39页
        (四)基层领导缺乏推进协商民主的动力第39-40页
        (五)村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知程度不够第40页
        (六)村民自治中的协商民主制度设计滞后第40-42页
第五章 村民自治中协商民主的完善途径第42-50页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物质保障水平第42-43页
        (一)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第42-43页
        (二)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福利待遇第43页
    二、培养村民协商意识,倡导村民积极参与第43-45页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村民文化水平第44-45页
        (二)普及民主法治教育,增强村民公民意识第45页
    三、优化农村协商制度,完善协商制度体系第45-47页
        (一)建立健全农村协商组织制度,不断提高协商的组织化水平第46页
        (二)建立健全农村协商程序制度,推动协商程序的规范性建设第46-47页
    四、提高基层人员素质,重塑乡村政治文化第47-50页
        (一)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基层干部推进动力第47-48页
        (二)引进优秀治理人才,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注释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治理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的功能研究--以恩施州建始县三道岩村为例
下一篇:当前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