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上,诗意漫天--刘醒龙小说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刘醒龙的创作历程 | 第9-14页 |
(二)选题缘起及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18-20页 |
一、主题:乡土情怀与历史追问 | 第20-30页 |
(一)浓厚的乡土情怀 | 第20-23页 |
1.乡土情怀的根源 | 第20-21页 |
2.乡土的苦难现实 | 第21-22页 |
3.乡土视野下的欲望都市 | 第22-23页 |
(二)历史的追问与思考 | 第23-30页 |
1.作为背景的历史书写 | 第23-24页 |
2.历史的理性审视 | 第24-26页 |
3.历史运动中的人性 | 第26-30页 |
二、形象塑造: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群体 | 第30-41页 |
(一)生活困境中的小人物 | 第30-33页 |
1.难以摆脱的物质生活困境 | 第30-31页 |
2.个体价值难以实现的苦闷 | 第31-33页 |
(二)小人物人性的拷问 | 第33-37页 |
1.人伦的高贵 | 第33-36页 |
2.人性的晦暗 | 第36-37页 |
(三)理想的父辈与圣化的女性形象 | 第37-41页 |
1.寄寓道德理想的父辈形象 | 第37-38页 |
2.逐步圣化的女性形象 | 第38-41页 |
三、地域特色:神秘浪漫的荆楚文化 | 第41-53页 |
(一)荆楚精神的传承 | 第41-44页 |
1.执著进取的生命意志 | 第41-43页 |
2.直面现实的忧患意识 | 第43-44页 |
(二)荆楚民俗的展现 | 第44-48页 |
1.好巫信鬼的文化信仰 | 第44-46页 |
2.多姿多彩的生活习俗 | 第46-48页 |
(三)方言土语的运用 | 第48-53页 |
1.独具特色的方言词汇 | 第49-50页 |
2.生动有趣的俗语歌谣 | 第50-53页 |
四、审美追求:中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 | 第53-62页 |
(一)回归传统的艺术手法 | 第53-55页 |
1.悲剧色彩的有意消解 | 第53-54页 |
2.“史诗”性写作的追求 | 第54-55页 |
(二)西方叙事策略的借鉴 | 第55-58页 |
1.多变的叙述视角 | 第55-56页 |
2.不同形式的重复叙事 | 第56-58页 |
(三)以浪漫为底色的现实主义 | 第58-62页 |
1.“真正的现实主义” | 第58-59页 |
2.“浪漫是希望的一种”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