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锚杆(索)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锚杆(索)支护技术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锚杆(索)支护机理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切眼支护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2 煤巷变形及锚杆支护机理研究 | 第14-24页 |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 第14-17页 |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 第14-15页 |
·巷道围岩破坏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锚杆支护机理研究 | 第17-22页 |
·顶锚杆支护机理 | 第17-19页 |
·帮锚杆支护机理 | 第19-21页 |
·巷帮支护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锚索作用机理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锚杆(索)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24-34页 |
·国内外锚杆(索)技术设计概述 | 第24-27页 |
·锚杆支护工程类比设计法 | 第24-26页 |
·锚杆支护理论分析设计法 | 第26页 |
·锚杆支护动态信息设计法 | 第26-27页 |
·大断面切眼锚杆(索)动态设计法 | 第27-30页 |
·大断面切眼围岩松动研究 | 第30-33页 |
·大断面矩形巷道顶板松动研究 | 第30-32页 |
·大断面矩形巷道两帮破坏范围研究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红柳煤矿1121 切眼矿压观测及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34-49页 |
·开切眼工程概况及支护形式 | 第34-36页 |
·工作面切眼地质概况 | 第34-35页 |
·开切眼现有支护形式 | 第35-36页 |
·1121 工作面切眼矿压观测 | 第36-39页 |
·矿压观测的意义及内容 | 第36-37页 |
·矿压观测方法与装置 | 第37-38页 |
·矿压监测方案 | 第38-39页 |
·矿压观测数据分析 | 第39-45页 |
·表面位移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顶板离层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锚杆(索)受力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现场观测反馈结果 | 第45-46页 |
·信息反馈后的修改设计 | 第46-48页 |
·围岩及煤层力学参数分析 | 第46页 |
·顶锚杆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46-47页 |
·帮锚杆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47-48页 |
·锚索支护参数设计研究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1121 工作面切眼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 第49-65页 |
·实验设计与观测手段 | 第49-53页 |
·实验目的 | 第49页 |
·实验模型的设计 | 第49-50页 |
·切眼支护参数的模拟设计 | 第50-52页 |
·实验主要观测手段 | 第52-53页 |
·实验过程 | 第53-58页 |
·切眼的开挖与支护 | 第53-54页 |
·模型加载过程及主要现象描述 | 第54-58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8-64页 |
·切眼围岩表面位移分析 | 第58-59页 |
·支承压力分析 | 第59-61页 |
·离层量数据分析 | 第61-63页 |
·单体支柱底部压力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模拟实验的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