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1.2 生物质焦油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1.2.1 生物质焦油的净化方法 | 第17-18页 |
| 1.2.2 生物质焦油裂解反应机理 | 第18页 |
| 1.2.3 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1.3 微波及其应用 | 第20-24页 |
| 1.3.1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 第20-22页 |
| 1.3.2 微波在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1.3.3 微波诱导金属放电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试验系统及方法 | 第26-38页 |
| 2.1 试验装置及流程 | 第26-28页 |
| 2.2 试验样品 | 第28-29页 |
| 2.3 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 2.4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2页 |
| 2.4.1 Fe/SiC催化剂 | 第30-31页 |
| 2.4.2 Fe/C催化剂 | 第31页 |
| 2.4.3 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校核 | 第31-32页 |
| 2.5 甲苯进样浓度标定 | 第32-35页 |
| 2.5.1 载气流速、水温对甲苯蒸发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2.5.2 甲苯进样浓度标定试验 | 第34-35页 |
| 2.6 样品测试及表征方法 | 第35-38页 |
| 2.6.1 裂解产物测试方法 | 第35-36页 |
| 2.6.2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36-38页 |
| 第3章 基于铁基催化剂的甲苯微波裂解特性试验研究 | 第38-54页 |
| 3.1 Fe/SiC催化剂微波裂解甲苯试验研究 | 第38-43页 |
| 3.1.1 比功率对甲苯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39-41页 |
| 3.1.2 铁含量对甲苯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1.3 空速对甲苯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2 Fe/C催化剂微波裂解甲苯试验研究 | 第43-52页 |
| 3.2.1 不同工况下甲苯裂解率及裂解气相对含量分析 | 第44-49页 |
| 3.2.1.1 三种生物质焦吸波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 3.2.1.2 比功率对甲苯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2.1.3 铁含量对甲苯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7-49页 |
| 3.2.1.4 空速对甲苯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 3.2.2 不同制焦条件下甲苯裂解率及裂解气相对含量分析 | 第49-52页 |
| 3.2.2.1 制焦温度对甲苯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49-51页 |
| 3.2.2.2 催化剂脱灰对甲苯裂解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甲苯微波裂解过程特性及催化剂积炭行为 | 第54-70页 |
| 4.1 甲苯微波裂解过程特性 | 第54-62页 |
| 4.1.1 反应区域外观变化 | 第54-56页 |
| 4.1.2 反应过程特性分析 | 第56-57页 |
| 4.1.3 反应前后催化剂性能表征 | 第57-62页 |
| 4.2 甲苯裂解积炭削减特性 | 第62-66页 |
| 4.2.1 水碳比对甲苯裂解及消积炭的影响 | 第62-64页 |
| 4.2.2 CO_2通入比例对甲苯裂解及消积炭的影响 | 第64-66页 |
| 4.3 催化剂再生特性及其对甲苯裂解效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5.1 总结 | 第70-71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82-8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