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乘客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本文研究路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网约车概述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案例简介 | 第14-17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4-16页 |
二、上述案例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传统出租车同网约车的区别 | 第17-23页 |
一、网约车运营模式 | 第17-18页 |
二、传统出租车同网约车的比较 | 第18-21页 |
三、网约车优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网约车乘客损害赔偿实务考察 | 第23-42页 |
第一节 网约车各方法律关系分析 | 第23-35页 |
一、网约车平台的法律地位分析 | 第23-28页 |
二、不同模式中网约车主体间法律关系 | 第28-35页 |
第二节 网约车乘客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 | 第35-42页 |
一、网约车乘客受害类型分析 | 第35-39页 |
二、网约车乘客受害的原因 | 第39-40页 |
三、网约车乘客损害赔偿索赔困境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网约车乘客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 第42-56页 |
第一节 网约车违约情况下的责任承担 | 第42-45页 |
一、网约车违约行为表现方式 | 第42-43页 |
二、网约车违约情况下适用的归责原则 | 第43-45页 |
三、网约车违约责任主体 | 第45页 |
第二节 网约车侵权情况下的责任承担 | 第45-53页 |
一、网约车平台是否具有侵权责任主体地位 | 第45-48页 |
二、网约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 第48-49页 |
三、网约车侵权情况下适用的归责原则 | 第49-50页 |
四、网约车侵权类型及其责任承担 | 第50-53页 |
第三节 网约车乘客权益保护的建议 | 第53-56页 |
一、严把司机准入关 | 第53-54页 |
二、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 第54页 |
三、创新相关保险险种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