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

新中国风建筑的建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2页
   ·论文课题的提出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5页
   ·相关研究现状第15-19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19-22页
2 中国建筑之探索及新中国风建筑的出现第22-32页
   ·中国建筑之探索第22-29页
     ·"中国式"建筑的探索——20世纪之初第22页
     ·"中国固有式"建筑的探索——20世纪20-30年代第22-23页
     ·"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建筑的探索——20世纪50-60年代第23页
     ·"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建筑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第23-24页
     ·中国建筑观念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第24-25页
     ·建筑师表达自我的探索——21世纪的今天第25-27页
     ·从"中国风"到"新中国风"第27-29页
   ·新中国风建筑出现的原因第29-31页
     ·中国历史文化深层结构的体现第29页
     ·受到西方建筑的启示第29-30页
     ·现代技术的演绎第30-31页
   ·小结第31-32页
3 建构视野下的新中国风建筑第32-40页
   ·"建构"的思辨第32-35页
     ·什么是"建构"第32-33页
     ·"建构"在中国第33-35页
   ·建构视野下研究新中国风建筑的意义第35-37页
     ·抵抗建筑学研究中的风格化倾向第35页
     ·从生成法则式的逻辑分析认识中国建筑第35-36页
     ·从建构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性认识中国建筑第36-37页
   ·建构视野下新中国风建筑的解读方法第37-39页
     ·建立一种"立场"第37页
     ·解读方法第37-39页
   ·小结第39-40页
4 新中国风建筑实例的建构解读第40-118页
   ·从"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第40-51页
     ·项目简况第40页
     ·项目的起点分析第40-41页
     ·现场环境的分析第41-43页
     ·项目介入环境的姿态和手段第43-50页
     ·项目小结第50-51页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第51-79页
     ·项目简况第51页
     ·项目的起点分析第51-53页
     ·现场环境的分析第53-55页
     ·项目介入环境的姿态和手段第55-79页
     ·项目小结第79页
   ·陕西富平陶艺博物馆主馆第79-93页
     ·项目简况第79页
     ·项目的起点分析第79-80页
     ·现场环境的分析第80页
     ·项目介入环境的姿态和手段第80-93页
     ·项目小结第93页
   ·西安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第93-104页
     ·项目简况第93页
     ·项目的起点分析第93-94页
     ·现场环境的分析第94-97页
     ·项目介入环境的姿态和手段第97-101页
     ·项目小结第101-104页
   ·星巴克咖啡西安钟楼店第104-117页
     ·项目简况第104页
     ·项目的起点分析第104-105页
     ·现场环境的分析第105-107页
     ·项目介入环境的姿态和手段第107-115页
     ·项目小结第115-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5 新中国风建筑的建构策略及其表现第118-126页
   ·新中国风建筑的建构策略第118-121页
     ·"回归"的策略第118-120页
     ·"非主流"的实验与探索第120-121页
   ·新中国风建筑的建构表现第121-122页
     ·延续的文脉第121-122页
     ·清晰的语汇第122页
     ·严谨的逻辑第122页
   ·新中国风建筑的批判性审视第122-125页
     ·文化的关联性审视第122-124页
     ·技术观念的审视第124-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6 结论第126-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参考资料第132-136页
图表目录第136-1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筑构件节能研究
下一篇:步行商业街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