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杀虫剂论文

苜蓿斑蚜胰蛋白酶抑制剂筛选及效果评价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蛋白酶抑制剂的来源第11-13页
        1.1.1 植物源蛋白酶抑制剂第11-12页
        1.1.2 动物源蛋白酶抑制剂第12-13页
        1.1.3 微生物源蛋白酶抑制剂第13页
    1.2 蛋白酶抑制剂在农业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第13-16页
        1.2.1 蛋白酶抑制剂在转基因抗虫品种中的研究第13-15页
        1.2.2 蛋白酶抑制剂在抗虫方面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3 植食性昆虫与植物防御机制第16-18页
        1.3.1 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反应第16-17页
        1.3.2 苜蓿虫害与苜蓿斑蚜的防治研究第17-18页
    1.4 蚜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第1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苜蓿斑蚜取食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差异基因组学分析第20-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1 试验材料第20页
        2.1.2 试验取样方法第20页
        2.1.3 紫花苜蓿总RNA提取第20-21页
        2.1.4 RNA测序文库构建流程第21页
        2.1.5 生物学信息分析流程第21-22页
        2.1.6 差异基因转录水平检测第22页
        2.1.7 数据处理第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31页
        2.2.1 苜蓿叶总RNA提取结果第22-23页
        2.2.2 测序数据质量第23页
        2.2.3 拼接后的转录本长度第23-24页
        2.2.4 非冗余unigenes基因功能注释第24-25页
        2.2.5 非冗余unigenes功能分类第25-27页
        2.2.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27-29页
        2.2.7 紫花苜蓿与苜蓿斑蚜互作基因第29页
        2.2.8 荧光定量差异表达验证第29-31页
    2.3 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紫花苜蓿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第32-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40页
        3.1.1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32-33页
        3.1.2 试验用培养基及相关试剂配制第33页
        3.1.3 苜蓿苗栽培方法第33-34页
        3.1.4 苜蓿目的基因c DNA克隆第34-38页
        3.1.5 苜蓿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原核载体构建第38-39页
        3.1.6 TPTG诱导表达及SDS-PAGE检测第39-40页
        3.1.7 生物软件第4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3.2.1 苜蓿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获取与分析第40-43页
        3.2.2 苜蓿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第43-44页
        3.2.3 苜蓿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诱导表达第44-45页
        3.2.4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45-46页
    3.3 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紫花苜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斑蚜的抑制作用第48-6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53页
        4.1.1 供试虫源第48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48页
        4.1.3 蚜虫人工饲料配制第48-49页
        4.1.4 蚜虫饲育器的制作第49-50页
        4.1.5 重组表达菌体对苜蓿斑蚜杀虫活性的研究第50-51页
        4.1.6 重组纯化蛋白对苜蓿斑蚜杀虫活性的研究第51页
        4.1.7 重组表达蛋白对苜蓿斑蚜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4.1.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2-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60页
        4.2.1 Msti-95,Msti-16 重组表达菌体对苜蓿斑蚜杀虫活性第53-54页
        4.2.2 Msti-95,Msti-16 重组纯化蛋白对苜蓿斑蚜杀虫活性第54-56页
        4.2.3 Msti-95,Msti-16 重组表达菌体对苜蓿斑蚜体内酶活性影响第56-58页
        4.2.4 Msti-95,Msti-16 重组纯化蛋白对苜蓿斑蚜体内酶活性影响第58-60页
    4.3 讨论第60-6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附录:英文缩略表第69-70页
附录:图目录第70-72页
附录:表目录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识别的土壤含水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杀线虫真菌的筛选鉴定及胶霉毒素的初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