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关于中国制造的定义 | 第9-10页 |
(二)关于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第10-11页 |
(三)关于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中国制造的概述及相关理论 | 第14-28页 |
一、中国制造的内涵与成分 | 第14-18页 |
(一)中国制造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贸易增加值角度下的中国制造 | 第15-18页 |
二、中国制造的发展成就 | 第18-23页 |
(一)技术含量显著提高 | 第18-20页 |
(二)所占世界市场份额明显增加 | 第20-22页 |
(三)自主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 | 第22-23页 |
三、相关理论综述 | 第23-28页 |
(一)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 第23-24页 |
(二)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24-26页 |
(三)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 第26-27页 |
(四)修昔底德陷阱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 | 第28-46页 |
一、中国制造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 第28-31页 |
(一)二元结构过渡至三元结构 | 第28-29页 |
(二)全球贸易呈现北美、欧洲、亚洲价值链的三分区域结构 | 第29-31页 |
二、中国制造对国际投资格局的影响 | 第31-35页 |
(一)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流向从以海洋国家为主到“海陆联动” | 第32-33页 |
(二)改变国际投资结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 第33-35页 |
三、中国制造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 | 第35-39页 |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二)中国制造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四、中国制造提升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 第39-43页 |
(一)增添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 | 第39-41页 |
(二)提升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 | 第41-43页 |
五、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 第43-46页 |
(一)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第43-44页 |
(二)捍卫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46-54页 |
一、外部因素 | 第46-48页 |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 第46-47页 |
(二)2008年金融危机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 第47-48页 |
二、内部因素 | 第48-54页 |
(一)充分利用要素禀赋优势 | 第48-52页 |
(二)“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中国制造面临的风险及其给国际经济格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 第54-64页 |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 第54-55页 |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 第55-60页 |
三、中美经贸关系前途未卜 | 第60-6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4-66页 |
一、结论 | 第64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64-66页 |
(一)积极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 第64-65页 |
(二)积极推进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 第65页 |
(三)积极坚持“一带一路”倡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