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14页 |
|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三) 研究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3页 |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一、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概述 | 第14-22页 |
| (一)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解读 | 第14-19页 |
| 1. 社区 | 第14-15页 |
| 2. 城市社区 | 第15页 |
| 3. 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范畴 | 第15-17页 |
| 4.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内涵 | 第17-18页 |
| 5.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 | 第18-19页 |
| (二)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支撑 | 第19-20页 |
| 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 第19页 |
| 2.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 第19-20页 |
| 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页 |
| (三)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就 | 第20-22页 |
| 1. 城市社区党组织覆盖面较广 | 第20-21页 |
| 2. 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 | 第21页 |
| 3. 城市社区党组织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 第21-22页 |
| 4. 社区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更加多样 | 第22页 |
| 二、建设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第22-24页 |
| (一) 社会管理体制转变的客观需要 | 第23页 |
| (二)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 (三)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 | 第24页 |
| 三、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4-30页 |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 1. 城市社区党组织核心地位边缘化 | 第25页 |
| 2. 城市社区党员模范作用弱化 | 第25-26页 |
| 3. 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内容形式化 | 第26-27页 |
| 4. 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方式单向化 | 第27页 |
| 5. 城市社区党组织工作主体隔绝化 | 第27页 |
| (二) 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 1. 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冲淡了社区党组织核心地位及服务功能 | 第27-28页 |
| 2. 党务工作队伍能力有限制约服务水平 | 第28-29页 |
| 3. 思维定势明显限制了服务内容的新意与实效性 | 第29-30页 |
| 4.“条块分割”的体制使得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难以形成合力 | 第30页 |
| 四、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0-39页 |
| (一) 巩固党组织核心地位 | 第30-33页 |
| 1. 改进领导方法 | 第30-31页 |
| 2.以为民便民惠民为服务型社区建设的内涵 | 第31-33页 |
| (二) 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工作的优质化 | 第33-34页 |
| 1. 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 第33页 |
| 2. 创建社区“两校” | 第33-34页 |
| (三) 以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 第34-36页 |
| 1. 以解决群众现实需要为核心构建“大党建”格局 | 第34-35页 |
| 2. 建设有针对性的完善服务载体 | 第35-36页 |
| (四)以灵活的工作队伍提高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 第36页 |
| 1. 完善志愿者及民间团体队伍建设 | 第36页 |
| 2. 完善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选拔考评机制 | 第36页 |
| (五) 以主体联动的模式形成服务工作的共建合力 | 第36-39页 |
| 1. 努力整合社区资源 | 第37-38页 |
| 2. 城市社区建设“双向联系、双向管理”的主体联动的服务新模式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录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