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2.1 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1.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2.1.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2.2 养老旅游的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2.2.1 国外养老旅游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2.2 国内养老旅游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3.1.1 养老旅游 | 第25-26页 |
3.1.2 养老旅游目的地 | 第26-27页 |
3.1.3 旅游影响 | 第27页 |
3.1.4 旅游感知与态度 | 第27-28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8-34页 |
3.2.1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30页 |
3.2.2 愤怒指数理论 | 第30-32页 |
3.2.3 社会交换理论 | 第32-34页 |
4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34-46页 |
4.1 浙江省养老旅游产业 | 第34-42页 |
4.1.1 浙江省养老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 第34-37页 |
4.1.2 浙江省养老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 | 第37-40页 |
4.1.3 案例地概况 | 第40-42页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42-46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42-44页 |
4.2.2 问卷信度与效度 | 第44-45页 |
4.2.3 问卷发放与统计 | 第45-46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6-76页 |
5.1 管头村和景山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46-48页 |
5.2 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48-53页 |
5.2.1 经济影响感知 | 第48-50页 |
5.2.2 社会文化影响感知 | 第50-52页 |
5.2.3 环境影响感知 | 第52-53页 |
5.2.4 目的地居民对养老旅游的态度 | 第53页 |
5.3 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差异分析 | 第53-67页 |
5.3.1 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 | 第54-61页 |
5.3.2 旅游相关程度与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分析 | 第61-64页 |
5.3.3 社区依附与旅游影响感知差异分析 | 第64-67页 |
5.4 养老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聚类分析 | 第67-72页 |
5.4.1 管头村居民聚类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5.4.2 景山村居民聚类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72-76页 |
5.5.1 目的地居民对养老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 第72页 |
5.5.2 目的地居民对养老旅游影响感知差异研究 | 第72-75页 |
5.5.3 目的地居民对养老旅游影响感知的群体差异 | 第75-76页 |
6 养老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第76-78页 |
6.1 发挥协调作用,实现旅游收入合理分配 | 第76-77页 |
6.2 整合旅游资源,增加养老服务 | 第77页 |
6.3 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养老旅游附加值 | 第77-7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