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制裁虚假仲裁的司法审查研究
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虚假仲裁的内涵和成因分析 | 第13-19页 |
(一)虚假仲裁的概念 | 第13页 |
(二)虚假仲裁的构成要件 | 第13-14页 |
(三)虚假仲裁与恶意仲裁的区别 | 第14-15页 |
(四)虚假仲裁的常见表现形式 | 第15-17页 |
(五)虚假仲裁的成因 | 第17-19页 |
二、司法审查规制虚假仲裁的必要性 | 第19-23页 |
(一)仲裁机构不能主动撤销裁决 | 第19-20页 |
(二)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争议 | 第20-21页 |
(三)虚假仲裁处罚制度需要司法审查发挥作用 | 第21-22页 |
(四)案外人提起侵权之诉,不当得利之诉的弊端 | 第22-23页 |
三、司法审查规制虚假仲裁的现状与不足 | 第23-29页 |
(一)虚假仲裁案外人申请司法审查的主体不适格 | 第24-25页 |
(二)司法审查法定事由不包括虚假仲裁 | 第25-26页 |
(三)司法审查范围不利于识别虚假仲裁 | 第26-27页 |
(四)仲裁司法审查程序的弊端 | 第27-28页 |
(五)基于社会公共利益法院主动审查的问题 | 第28-29页 |
四、域外仲裁司法审查程序的比较研究 | 第29-32页 |
(一)瑞典宣告仲裁无效制度 | 第29-32页 |
(二)希腊撤销仲裁裁决制度 | 第32页 |
五、规制虚假仲裁司法审查的完善建议 | 第32-37页 |
(一)我国宣告仲裁裁决无效之诉制度的构建 | 第32-34页 |
(二)我国宣告仲裁裁决无效之诉程序的具体配置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