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第22页 |
(二)“推—拉”理论 | 第22-23页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3页 |
五、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一)创新点 | 第23-24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三合村基本概况 | 第25-32页 |
一、三合村自然气候 | 第25-26页 |
二、三合村的历史演进 | 第26-28页 |
(一)三合村的形成 | 第26页 |
(二)三合村生产的变迁 | 第26-28页 |
三、三合村的民族结构 | 第28页 |
四、三合村朝鲜族风俗文化特点 | 第28-32页 |
(一)传统民居风俗 | 第28-29页 |
(二)竞技艺术文化 | 第29-30页 |
(三)朝鲜族饮食特点 | 第30-31页 |
(四)服饰特色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条件与发展状况 | 第32-38页 |
一、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条件 | 第32-34页 |
(一) 农业种植方式典型 | 第32-33页 |
(二) 村落民族特色突出 | 第33页 |
(三) 政府扶持力度较强 | 第33-34页 |
二、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状况 | 第34-38页 |
(一) 旅游开发建设 | 第34页 |
(二) 民族特色餐饮食品种类繁多 | 第34-35页 |
(三) 民族特色假日活动 | 第35页 |
(四) 村民经济收入状况 | 第35-36页 |
(五) 村民对发展特色民族旅游的理解程度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8-44页 |
一、民族特色旅游开发短板 | 第38-39页 |
(一)旅游季节性明显 | 第38页 |
(二)食宿经营方式欠佳 | 第38-39页 |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全面 | 第39-40页 |
(一)采摘观光项目特色不突出 | 第39-40页 |
(二)体验式活动尚未开发 | 第40页 |
三、民族特色食品与旅游业结合程度弱 | 第40-42页 |
(一)特色食品营销方式欠缺 | 第40-41页 |
(二)村民参与度程度低 | 第41-42页 |
四、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推动三合村民族特色旅游发展的建议 | 第44-50页 |
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转变经营方式 | 第44页 |
二、合理规划旅游活动项目 | 第44-46页 |
(一)建立特色观光采摘项目 | 第44-45页 |
(二)设计开发参与体验式旅游活动 | 第45-46页 |
三、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 | 第46-47页 |
(一)合理规划产品营销方式 | 第46页 |
(二)促进村民收入增加,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 | 第46-47页 |
四、拓宽市场宣传渠道 | 第47-50页 |
(一)与旅行社建立联系,融入旅行路线 | 第47-48页 |
(二)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 | 第48页 |
(三)应对游客需求,合理规划旅游资源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1 | 第55-57页 |
附录 2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