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第15-29页 |
2.1 国外军用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 | 第15-17页 |
2.1.1 美国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 | 第15-16页 |
2.1.2 英国军事通信卫星天网 | 第16-17页 |
2.2 国外民用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 | 第17-18页 |
2.2.1 IPstar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 第17页 |
2.2.2 日本的超高速因特网试验演示系统(WINDS) | 第17页 |
2.2.3 美国宽带卫星通信系统(Spaceway3) | 第17页 |
2.2.4 欧洲宽带卫星系统(热鸟6号) | 第17-18页 |
2.3 国外宽带卫星通信发展的趋势 | 第18页 |
2.4 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与应用 | 第18-19页 |
2.5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重点 | 第19-29页 |
2.5.1 低信噪比解调技术 | 第19-21页 |
2.5.2 高速16APSK调制解调技术 | 第21-23页 |
2.5.3 频谱重叠共享频带传输技术(PCMA与CRMA) | 第23-29页 |
第三章 基于并行导频辅助的低信噪比解调技术 | 第29-53页 |
3.1 概述 | 第29-30页 |
3.2 信号模型 | 第30-31页 |
3.3 同步偏差对于基于并行导频的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31-37页 |
3.3.1 导频信号导致的发功率损失 | 第31-32页 |
3.3.2 导频信号对有用信号的干扰 | 第32-34页 |
3.3.3 载波同步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4 符号同步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 一种基于并行导频辅助的通信系统方案 | 第37-50页 |
3.4.1 定时同步算法 | 第37-41页 |
3.4.2 载波同步算法 | 第41-46页 |
3.4.3 导频信号消除 | 第46-50页 |
3.5 系统传输特性的仿真测试 | 第50-51页 |
3.6 系统原理样机的测试结果 | 第51-52页 |
3.7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高速16APSK调制解调算法研究 | 第53-95页 |
4.1 概述 | 第53页 |
4.2 16APSK调制方式与星座优化 | 第53-57页 |
4.3 16APSK在AWGN信道下的理论性能 | 第57-60页 |
4.4 指标要求与仿真验证环境 | 第60-62页 |
4.4.1 希望达到的技术指标 | 第60-61页 |
4.4.2 指标分析 | 第61页 |
4.4.3 仿真验证环境 | 第61-62页 |
4.5 解调器架构、信号处理流程以及状态机 | 第62-64页 |
4.5.1 架构和信号流 | 第62-64页 |
4.5.2 状态机 | 第64页 |
4.6 算法 | 第64-88页 |
4.6.1 CORDIC算法 | 第65-68页 |
4.6.2 自动增益控制(AGC)算法 | 第68-71页 |
4.6.3 定时同步算法 | 第71-80页 |
4.6.4 载波相位同步算法 | 第80-86页 |
4.6.5 符号解映射算法 | 第86-88页 |
4.7 算法的定点实现与性能 | 第88-93页 |
4.7.1 定点实现 | 第88-89页 |
4.7.2 AGC性能 | 第89页 |
4.7.3 定时同步性能 | 第89-90页 |
4.7.4 载波相位同步性能 | 第90-93页 |
4.7.5 解调器整体性能 | 第93页 |
4.8 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双向链路共享频带的TDM/FDMA系统 | 第95-119页 |
5.1 概述 | 第95页 |
5.2 系统的组成及技术特点 | 第95-97页 |
5.3 相互干扰分析及干扰处理方法 | 第97页 |
5.4 系统传输性能的分析、仿真和评价方法 | 第97-112页 |
5.4.1 系统分析方法 | 第97-98页 |
5.4.2 系统信号模型 | 第98-99页 |
5.4.3 前向链路传输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99-103页 |
5.4.4 反向链路传输性能仿真分析 | 第103-106页 |
5.4.5 反向链路传输性能仿真结果 | 第106-111页 |
5.4.6 反向链路传输性能仿真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 第111-112页 |
5.5 典型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 第112-118页 |
5.5.1 系统主要参数 | 第112-113页 |
5.5.2 卫星转发器功率分配方案 | 第113页 |
5.5.3 反向链路传输性能分析 | 第113-114页 |
5.5.4 前向链路传输性能分析 | 第114-116页 |
5.5.5 晴天情况下的链路余量恶化 | 第116页 |
5.5.6 雨天情况下的下行雨衰补偿能力恶化 | 第116-117页 |
5.5.7 共频带传输时的系统功率控制 | 第117-118页 |
5.5.8 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118页 |
5.6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