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4-2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拟解决问题 | 第17页 |
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20页 |
第1章 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32页 |
1.1 有效汇率指数 | 第20-21页 |
1.2 对外部冲击的反映 | 第21-22页 |
1.3 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 | 第22-27页 |
1.3.1 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 第23-24页 |
1.3.2 对国内价格的传递 | 第24-26页 |
1.3.3 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 第26-27页 |
1.4 与股票价格联动性的证据 | 第27-30页 |
1.4.1 汇率与股指联动理论 | 第27页 |
1.4.2 汇率与股指的相关关系 | 第27-28页 |
1.4.3 汇率与股指的长期均衡关系 | 第28-29页 |
1.4.4 汇率与股指的因果关系 | 第29-30页 |
1.4.5 金融自由化与汇率、股指联动的关系 | 第30页 |
1.5 汇率与经济失衡 | 第30-32页 |
第2章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 第32-46页 |
2.1 中国汇率制度历史演进 | 第32-34页 |
2.1.1 1949——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 | 第32-33页 |
2.1.2 1978——1993 年:经济转轨时期 | 第33页 |
2.1.3 1994 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 第33-34页 |
2.2 有效汇率的提出、指数构建和波动分析 | 第34-39页 |
2.2.1 有效汇率的提出和指数构建 | 第34-36页 |
2.2.2 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波动分析 | 第36-39页 |
2.3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成本收益分析 | 第39-43页 |
2.3.1 人民币升值双重压力分析 | 第39-41页 |
2.3.2 人民币升值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41-43页 |
2.4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 第43-46页 |
2.4.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 第43-44页 |
2.4.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渐进模式 | 第44-46页 |
第3章 外部冲击对有效汇率波动的影响 | 第46-60页 |
3.1 金融危机传染的多重均衡理论模型 | 第46-50页 |
3.1.1 贸易渠道传染危机的多重均衡模型 | 第47-48页 |
3.1.2 指标构建思路 | 第48-50页 |
3.1.3 数据说明 | 第50页 |
3.2 外部冲击对有效汇率波动的实证检验 | 第50-58页 |
3.2.1 边限检验(Bound Test) | 第51-54页 |
3.2.2 直接贸易溢出的ARDL 模型 | 第54-56页 |
3.2.3 间接贸易溢出的VAR 系统 | 第56-58页 |
3.3 结论 | 第58-60页 |
第4章 有效汇率波动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 | 第60-78页 |
4.1 对物价的影响 | 第61-69页 |
4.1.1 汇率与物价的内在经济联系 | 第61-63页 |
4.1.2 阈值协整误差修正(TVECM)模型 | 第63-65页 |
4.1.3 人民币有效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 | 第65-69页 |
4.2 对就业的影响 | 第69-75页 |
4.2.1 开放经济跨期劳动力供给模型 | 第69-71页 |
4.2.2 人民币有效汇率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71-75页 |
4.3 结论 | 第75-78页 |
4.3.1 人民币有效汇率对物价影响的结论 | 第75-76页 |
4.3.2 人民币有效汇率对就业影响的结论 | 第76-78页 |
第5章 虚拟经济与有效汇率的关联性 | 第78-94页 |
5.1 虚拟经济理论 | 第78-81页 |
5.1.1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 | 第78-79页 |
5.1.2 虚拟经济理论简述 | 第79-80页 |
5.1.3 虚拟经济与金融的关系 | 第80-81页 |
5.2 有效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的理论分析 | 第81-84页 |
5.2.1 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的传导机制研究 | 第81-82页 |
5.2.2 流量导向模型 | 第82-83页 |
5.2.3 股票导向模型 | 第83页 |
5.2.4 利率为中介的汇率股价关联理论 | 第83-84页 |
5.3 汇率与股价指数关联性的实证检验 | 第84-92页 |
5.3.1 数据说明 | 第84-85页 |
5.3.2 汇率波动率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第85-88页 |
5.3.3 汇率与股指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 | 第88-91页 |
5.3.4 汇率与股指的因果关系研究 | 第91-92页 |
5.4 结论 | 第92-94页 |
第6章 我国经济失衡与汇率波动:证据和对策 | 第94-124页 |
6.1 外部失衡与内部失衡 | 第94-97页 |
6.1.1 全球经济失衡 | 第94-95页 |
6.1.2 中国经济的外部与内部失衡 | 第95-96页 |
6.1.3 汇率对经济失衡的调整 | 第96-97页 |
6.2 外部失衡下的汇率波动 | 第97-111页 |
6.2.1 分类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分析 | 第97-103页 |
6.2.2 分类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分析 | 第103-109页 |
6.2.3 我国贸易品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 第109-111页 |
6.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下的汇率波动 | 第111-119页 |
6.3.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主要指标的因子分析 | 第112-114页 |
6.3.2 汇率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主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14-119页 |
6.4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19-124页 |
6.4.1 结论 | 第120-122页 |
6.4.2 政策建议 | 第122-124页 |
第7章 有效汇率波动影响效应的综合评判和政策建议 | 第124-130页 |
7.1 有效汇率波动效应的综合评判 | 第124-126页 |
7.2 调节经济失衡的政策建议 | 第126-130页 |
结论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4-146页 |
后记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