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2-21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12-15页
    二、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21页
第一章 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的空间与时间第21-55页
    第一节 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的空间第21-38页
        一、地理与生存空间第21-23页
        二、心理与诗意空间第23-26页
        三、异域空间与心灵体验第26-32页
        四、现代空间与新诗理论第32-38页
    第二节 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的时间第38-55页
        一、1917-1925 年第43-46页
        二、1926-1931 年第46-49页
        三、1932-1937 年第49-51页
        四、1938-1945 年第51-52页
        五、1946-1949 年第52-55页
第二章 新诗理论的论者构成第55-82页
    第一节 一篇文章和一代人的经历第57-62页
    第二节 古典诗论家第62-67页
    第三节 现代和民族诗论家第67-82页
第三章 新诗理论著作的多种样态第82-119页
    第一节 新诗理论著作中的外来影响第82-100页
        一、一部探索诗与散文节奏的研究著作——评述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第82-91页
        二、一部被遗忘的中外比较诗歌研究著作——评述朱志泰《诗的研究》第91-100页
    第二节 新诗理论论文中的外来影响(以英美新批评为例)第100-106页
        一、1936 年吴世昌《诗与语音》:吕恰慈的意义分析第100-103页
        二、1937 年叶公超《论新诗》:格律与爱略特论传统第103-104页
        三、1947 年袁可嘉《新诗戏剧化》:英美新批评与戏剧和象征第104-106页
    第三节 诗论家评说自由诗第106-119页
第四章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朱光潜《诗论》中的外来影响第119-152页
    一、《诗论》的缘起第119-120页
    二、对照的发现第120-122页
    三、外来影响的梳理第122-145页
    四、围绕《诗论》的诗论第145-150页
    五、里程碑的评价第150-152页
结论第152-162页
    一、中国现代新诗理论的实绩与缺憾第152-154页
    二、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所受外来影响的实绩与缺憾第154-155页
    三、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希望第155-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7页
附录一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著作(1920-1950)(依时间排序)第177-182页
附录二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批评篇目(1917-1949)第182-239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239页

论文共2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博弈模型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基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