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IO的远程调用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 1.2 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7-8页 |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8-9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9-11页 |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1-21页 |
| 2.1 现有远程调用框架研究 | 第11-15页 |
| 2.1.1 RMI远程调用 | 第11-12页 |
| 2.1.2 Web Services远程调用 | 第12-14页 |
| 2.1.3 Hessian/Burlap | 第14-15页 |
| 2.2 NIO技术 | 第15-17页 |
| 2.2.1 Buffer&Channel | 第15-16页 |
| 2.2.2 Selector | 第16-17页 |
| 2.3 Netty通讯框架 | 第17-18页 |
| 2.3.1 统一的异步I/O API | 第18页 |
| 2.3.2 基于拦截器链模式的事件模型 | 第18页 |
| 2.4 Zookeepet | 第18-21页 |
| 2.4.1 Zookeeper虚拟文件系统 | 第18-19页 |
| 2.4.2 Zookeeper配置管理 | 第19-20页 |
| 2.4.3 Zookeeper集群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框架需求分析 | 第21-24页 |
| 3.1 业务场景 | 第21-22页 |
| 3.2 框架的功能性需求 | 第22-23页 |
| 3.3 框架的非功能需求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框架总体设计 | 第24-30页 |
| 4.1 架构设计问题分析 | 第24-27页 |
| 4.1.1 通信协议选型 | 第24-25页 |
| 4.1.2 框架解耦方式 | 第25-26页 |
| 4.1.3 框架对信息的高可管理 | 第26-27页 |
| 4.2 框架系统结构 | 第27-30页 |
| 第五章 框架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30-52页 |
| 5.1 公用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30-39页 |
| 5.1.1 通讯处理设计与实现 | 第30-33页 |
| 5.1.2 报文协议设计 | 第33-37页 |
| 5.1.3 缓存设计 | 第37-38页 |
| 5.1.4 Watcher设计 | 第38-39页 |
| 5.2 框架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第39-46页 |
| 5.2.1 静态逻辑 | 第40-41页 |
| 5.2.2 初始化模块动态逻辑 | 第41-43页 |
| 5.2.3 业务调用动态逻辑 | 第43-46页 |
| 5.3 框架服务端设计与实现 | 第46-50页 |
| 5.3.1 静态逻辑 | 第46-47页 |
| 5.3.2 初始化模块动态逻辑 | 第47-49页 |
| 5.3.3 业务调用动态逻辑 | 第49-50页 |
| 5.4 框架配置中心设计 | 第50-52页 |
| 5.4.1 配置中心功能 | 第50页 |
| 5.4.2 配置中心存储结构 | 第50-51页 |
| 5.4.3 配置中心事件处理 | 第51页 |
| 5.4.4 配置中心集群配置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框架压力测试 | 第52-54页 |
| 6.1 测试环境 | 第52页 |
| 6.2 测试方法及结果 | 第52-54页 |
| 第七章 框架的应用 | 第54-59页 |
| 7.1 项目简介 | 第54页 |
| 7.2 项目中框架的应用 | 第54-57页 |
| 7.2.1 框架的应用 | 第54-55页 |
| 7.2.2 框架服务端配置 | 第55-56页 |
| 7.2.3 框架客户端配置 | 第56-57页 |
| 7.3 框架效果和实际作用 | 第57-59页 |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 8.1 本文小结 | 第59页 |
| 8.2 同类系统对比 | 第59-60页 |
| 8.3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