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木薯渣产生情况的现状、影响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1.1 木薯渣产生情况的现状及存在的影响 | 第13-14页 |
1.1.2 木薯渣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关于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产酸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2.1 厌氧发酵技术 | 第15-17页 |
1.2.2 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1.2.3 国内外关于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产酸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逆流工艺与普通工艺对木薯渣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25-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2.1.1 木薯渣来源及其性质 | 第25-26页 |
2.1.2 接种污泥的性质及驯化方法 | 第26页 |
2.1.3 发酵试验装置与发酵方法 | 第26-28页 |
2.1.4 实验分析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2.1.5 厌氧发酵有机酸产率和底物降解率的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2.1 厌氧发酵工艺对木薯渣产酸的影响 | 第30-32页 |
2.2.2 不同发酵产酸工艺对有机酸的产率、转化率和底物降解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3 不同发酵产酸工艺有机酸的构成比 | 第33-35页 |
2.2.4 逆流工艺不同级中的有机酸浓度变化 | 第35-36页 |
2.2.5 发酵体系中pH和有机酸浓度的变化 | 第36-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逆流工艺对陈腐和新鲜木薯渣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39-4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1.1 木薯渣来源及其性质 | 第39-40页 |
3.1.2 接种污泥的性质与驯化方法 | 第40页 |
3.1.3 发酵实验装置和发酵方法 | 第40页 |
3.1.4 实验分析检测方法 | 第40页 |
3.1.5 厌氧发酵有机酸产率和底物降解率的计算方法 | 第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3.2.1 逆流工艺对陈腐和新鲜木薯渣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2 逆流工艺对陈腐和新鲜木薯渣的有机酸产率、转化率和底物降解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陈腐和新鲜木薯渣逆流发酵工艺发酵产物中挥发性有机酸构成比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木薯渣逆流发酵不同底物浓度对产酸的影响 | 第46-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4.1.1 木薯渣的来源及其性质 | 第46-47页 |
4.1.2 接种污泥的性质及驯化方法 | 第47页 |
4.1.3 发酵实验装置与发酵方法 | 第47页 |
4.1.4 分析检测方法 | 第47页 |
4.1.5 厌氧发酵有机酸产率和底物降解率的计算方法 | 第4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4.2.1 逆流发酵工艺底物浓度对产酸的影响 | 第47-49页 |
4.2.2 不同底物浓度下有机酸产率、转化率和底物降解率的变化 | 第49-50页 |
4.2.3 逆流厌氧发酵工艺不同底物浓度下有机酸的构成比 | 第50-53页 |
4.2.4 不同底物浓度下游离态有机酸浓度的变化 | 第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木薯渣逆流厌氧发酵污泥停留时间对产酸的影响 | 第55-6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5.1.1 木薯渣来源及其性质 | 第55页 |
5.1.2 接种污泥的性质及驯化方法 | 第55页 |
5.1.3 发酵实验装置与发酵方法 | 第55-56页 |
5.1.4 分析检测方法 | 第56页 |
5.1.5 厌氧发酵有机酸产率和底物降解率的计算方法 | 第5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5.2.1 木薯渣逆流发酵不同污泥停留时间对产有机酸的影响 | 第56-59页 |
5.2.2 污泥停留时间对有机酸产率和底物降解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3 逆流发酵工艺污泥停留时间对总有机酸构成比的影响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5页 |
6.3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1:论文中的符号说明 | 第72-73页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