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反对自证其罪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历史原因沿革 | 第8-14页 |
第一节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起源与其价值取向 | 第8-10页 |
一、对教会法院因政治目的所适用程序的否定 | 第8-9页 |
二、对抗制刑事诉讼程序的产物 | 第9-10页 |
第二节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近现代发展与其价值取向 | 第10-14页 |
第二章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要件 | 第14-17页 |
一、关于“人”的要件 | 第14页 |
二、关于“强迫”的要件 | 第14-15页 |
三、关于“案件”的要件 | 第15页 |
四、关于“作证”的要件 | 第15-16页 |
五、关于“归罪性”的要件 | 第16-17页 |
(一) 归罪性要件的范围 | 第16页 |
(二) 归罪性要件的程度要求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现世价值取向 | 第17-28页 |
第一节 “墨菲案”所示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价值取向及批判 | 第17-25页 |
一、“残酷的三重困境”理论 | 第17-18页 |
二、在对抗制刑事司法程序中实现国家和个人的公正的平衡 | 第18-20页 |
三、帮助发现真相 | 第20-22页 |
四、保护隐私及自治之权 | 第22-24页 |
五、有助于保护无辜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新刑诉法追求的价值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之契合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与相关保障规则和制度规定 | 第28-34页 |
一、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与沉默权制度 | 第28-29页 |
二、在我国新刑诉法背景下谈沉默权制度 | 第29-30页 |
三、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0-31页 |
四、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与辩护律师制度 | 第31页 |
五、对在我国适用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的建议 | 第31-34页 |
(一) 应当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定在刑诉法总则的“基本原则”中 | 第31-32页 |
(二) 应当明文确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沉默权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注释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