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1.5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1.6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 产权理论 | 第18页 |
2.3 组织行为理论 | 第18-19页 |
2.4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9-20页 |
3 问题分析 | 第20-23页 |
3.1 主体缺失 | 第20-21页 |
3.2 客体不明确 | 第21页 |
3.3 目标不清晰 | 第21页 |
3.4 假设不足 | 第21-22页 |
3.5 原则模糊 | 第22页 |
3.6 缺乏有效的破产清算内部控制要素理论 | 第22-23页 |
4 理论完善 | 第23-39页 |
4.1 丰富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主体 | 第23-24页 |
4.1.1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制定主体—管理人 | 第23页 |
4.1.2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管理人、债权人、破产人 | 第23-24页 |
4.1.3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监督主体—债权人 | 第24页 |
4.2 明确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客体 | 第24-27页 |
4.2.1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制定客体 | 第24-25页 |
4.2.2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实施客体 | 第25-26页 |
4.2.3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监督客体 | 第26-27页 |
4.3 明晰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27-28页 |
4.3.1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目标 | 第27页 |
4.3.2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实施目标 | 第27-28页 |
4.3.3 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监督目标 | 第28页 |
4.4 充实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假设 | 第28-29页 |
4.5 梳理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原则 | 第29-31页 |
4.6 健全破产清算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31-39页 |
4.6.1 控制环境 | 第31-32页 |
4.6.2 风险评估 | 第32-33页 |
4.6.3 控制活动 | 第33-35页 |
4.6.4 信息与沟通 | 第35-37页 |
4.6.5 监控 | 第37-39页 |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读期间论文 | 第45-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