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固相萃取技术 | 第11-15页 |
1.1.1 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 | 第11页 |
1.1.2 固相萃取的特点 | 第11页 |
1.1.3 固相萃取装置和分类 | 第11-12页 |
1.1.4 固相萃取的填料和洗脱液 | 第12-13页 |
1.1.5 固相萃取的基本操作步骤 | 第13-15页 |
1.1.6 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5页 |
1.2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 | 第15-19页 |
1.2.1 气相色谱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页 |
1.2.2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3 液相色谱的原理及特点 | 第17页 |
1.2.4 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 第17页 |
1.2.5 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 第17-19页 |
1.3 水中酚类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19-23页 |
1.3.1 水质分析的重要性 | 第19页 |
1.3.2 水中酚的主要来源及对生物的危害 | 第19-20页 |
1.3.3 硝基酚的性质及用途 | 第20-21页 |
1.3.4 硝基酚测定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3.5 烷基酚的用途及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1.3.6 水中酚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本文工作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2.1 试剂和仪器 | 第25-27页 |
2.1.1 试剂 | 第25页 |
2.1.2 仪器 | 第25-27页 |
2.2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材料的制备 | 第27页 |
2.2.1 原料的精制 | 第27页 |
2.2.2 合成反应 | 第27页 |
2.3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的测试 | 第27页 |
2.4 固相萃取柱的制备 | 第27页 |
2.5 硝基酚和烷基酚的分析 | 第27-31页 |
2.5.1 硝基酚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2.5.2 烷基酚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2.5.3 SPE/GC 联用测定水中硝基酚 | 第28页 |
2.5.4 SPE/GC 联用测定水中烷基酚 | 第28-29页 |
2.5.5 SPE/HPLC 联用测定水中硝基酚 | 第29页 |
2.5.6 SPE/HPLC 联用测定水中烷基酚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52页 |
3.1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单分散复合微球的表征与分析 | 第31-33页 |
3.1.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谱分析 | 第31-32页 |
3.1.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2-33页 |
3.1.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3页 |
3.2 固相萃取条件的选择 | 第33-36页 |
3.2.1 pH 值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洗脱剂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流速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3.2.4 柱填料的静态吸附容量 | 第35-36页 |
3.3 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 第36-41页 |
3.3.1 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6-39页 |
3.3.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39-41页 |
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1-48页 |
3.4.1 硝基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1-45页 |
3.4.2 烷基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8页 |
3.5 萃取率 | 第48-49页 |
3.5.1 硝基酚萃取率 | 第48页 |
3.5.2 烷基酚萃取率 | 第48-49页 |
3.6 方法精密度 | 第49-50页 |
3.6.1 固相萃取/色谱分析硝基酚方法精密度 | 第49页 |
3.6.2 固相萃取/色谱分析烷基酚方法精密度 | 第49-50页 |
3.7 最低检出限 | 第50-51页 |
3.7.1 硝基酚最低检出限 | 第50-51页 |
3.7.2 烷基酚最低检出限 | 第51页 |
3.8 样品测定结果 | 第51-52页 |
3.8.1 硝基酚样品测定结果 | 第51页 |
3.8.2 烷基酚样品测定结果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