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仿真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基于实时监控信息的施工过程仿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已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 第17-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仿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2-37页 |
2.1 碾压混凝土坝快速施工的主要活动与关键技术 | 第22-29页 |
2.1.1 混凝土生产 | 第22-23页 |
2.1.2 混凝土的运输入仓 | 第23-26页 |
2.1.3 模板工程 | 第26页 |
2.1.4 碾压混凝土仓面施工 | 第26-28页 |
2.1.5 层、缝面处理 | 第28-29页 |
2.2 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的特征 | 第29-30页 |
2.3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仿真的基本原理 | 第30-36页 |
2.3.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术语) | 第30-32页 |
2.3.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系统的仿真策略 | 第32-33页 |
2.3.3 面向对象的施工仿真建模技术 | 第33-36页 |
2.3.4 施工过程仿真的一般步骤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面向设计阶段的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全过程仿真 | 第37-77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 第37-51页 |
3.2.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系统分解协调 | 第37-38页 |
3.2.2 施工过程仿真模型系统的基本构成 | 第38-40页 |
3.2.3 施工过程仿真系统的边界界定 | 第40-42页 |
3.2.4 施工过程仿真系统的模型简化 | 第42-43页 |
3.2.5 施工仿真参数设计与分析 | 第43-47页 |
3.2.6 施工全过程仿真的数学建模 | 第47-49页 |
3.2.7 施工过程仿真模型系统的总体框架 | 第49-51页 |
3.3 基于施工工艺的施工过程建模与仿真 | 第51-65页 |
3.3.1 施工仓位的动态创建(动态合仓) | 第51-52页 |
3.3.2 运输上坝系统仿真建模 | 第52-54页 |
3.3.3 仓面作业系统仿真建模 | 第54-59页 |
3.3.4 系统动态耦合模型的实现(以仓面作业子系统为主导) | 第59-65页 |
3.4 工程应用 | 第65-76页 |
3.4.1 工程概况 | 第65页 |
3.4.2 坝体混凝土运输入仓方案 | 第65-67页 |
3.4.3 混凝土仓面分区规划 | 第67-70页 |
3.4.4 施工全过程仿真的边界条件与参数选取 | 第70页 |
3.4.5 仿真成果分析 | 第70-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基于系统仿真的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 第77-97页 |
4.1 引言 | 第77-81页 |
4.1.1 以经典 CPM/PERT 为核心的网络计划技术 | 第77-78页 |
4.1.2 蒙特卡罗(MONTE CARLO)仿真 | 第78-79页 |
4.1.3 CSRAM 概述 | 第79-81页 |
4.2 CSRAM 的总体框架 | 第81-89页 |
4.2.1 模型的输入 | 第81-82页 |
4.2.2 考虑相关性的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 | 第82-88页 |
4.2.3 基于 MONTE CARLO 仿真的进度不确定性评价 | 第88-89页 |
4.3 基于 CSRAM 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 第89-96页 |
4.3.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计划的特点 | 第89页 |
4.3.2 CSRAM 的改进与工程应用 | 第89-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面向施工阶段的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自适应仿真 | 第97-119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面向施工阶段的仿真研究的特征 | 第97-98页 |
5.3 面向施工阶段的自适应仿真的总体框架 | 第98页 |
5.4 实际施工数据的实时获取 | 第98-101页 |
5.4.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实时监控系统介绍 | 第99-100页 |
5.4.2 基于实时监控信息的施工仿真系统的耦联分析 | 第100-101页 |
5.5 自适应建模与仿真的实现 | 第101-118页 |
5.5.1 实时监控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 第102-105页 |
5.5.2 自适应建模的应用举例Ⅰ——贝叶斯更新技术的应用 | 第105-117页 |
5.5.3 自适应建模的应用举例Ⅱ——仿真模型逻辑关系的改变 | 第117-11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19-122页 |
6.1 本文主要创新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