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8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 边坡上路基工程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1 边坡上路基的工程特性 | 第18-19页 |
1.2.2 边坡上路基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1.3 椅式桩板墙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第20-25页 |
1.3.1 椅式桩板墙的定义 | 第20-21页 |
1.3.2 椅式桩板墙的特点 | 第21-22页 |
1.3.3 椅式桩板墙的分类 | 第22-2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35页 |
1.4.1 桩板墙结构形式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4.2 组合式抗滑支挡结构工程应用概况 | 第27-28页 |
1.4.3 组合式抗滑支挡结构试验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1.4.4 组合式抗滑支挡结构理论研究概况 | 第31-35页 |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第2章 椅式桩板墙工作机理及计算模型 | 第38-65页 |
2.1 概述 | 第38-39页 |
2.2 椅式桩板墙构造 | 第39-41页 |
2.2.1 椅式桩 | 第40页 |
2.2.2 承载板 | 第40页 |
2.2.3 挡土板 | 第40-41页 |
2.3 椅式桩板墙荷载类型 | 第41页 |
2.4 椅式桩板墙的填料和外荷载作用 | 第41-49页 |
2.4.1 挡土墙传统土压力分析理论 | 第42-43页 |
2.4.2 填料与外荷载作用于椅式桩板墙的侧向土压力 | 第43-47页 |
2.4.3 填料与外荷载作用于椅式桩板墙的竖向应力 | 第47-49页 |
2.5 岩质边坡上椅式桩板墙岩石压力 | 第49-51页 |
2.5.1 无外倾结构面岩石边坡 | 第49-50页 |
2.5.2 沿外倾结构面滑动岩石边坡 | 第50页 |
2.5.3 沿缓倾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岩石边坡 | 第50-51页 |
2.5.4 原坡面与软弱结构面平行的长大顺层岩石边坡 | 第51页 |
2.6 土质边(滑)坡上椅式桩板墙土中应力 | 第51-62页 |
2.6.1 椅式桩的土压力作用 | 第52-55页 |
2.6.2 椅式桩的滑坡推力作用 | 第55-58页 |
2.6.3 桩前抗力计算 | 第58-61页 |
2.6.4 滑坡推力及桩前抗力分布型式 | 第61-62页 |
2.6.5 椅式桩桩间作用计算 | 第62页 |
2.7 椅式桩板墙抗变形机理与适用范围 | 第62-6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3章 岩质边坡上椅式桩板墙模型试验研究 | 第65-108页 |
3.1 概述 | 第65页 |
3.2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 第65-66页 |
3.3 模型试验工作简介 | 第66-79页 |
3.3.1 模型试验目的 | 第66页 |
3.3.2 模型试验内容 | 第66页 |
3.3.3 模型试验相似比 | 第66-69页 |
3.3.4 模型试验方案 | 第69页 |
3.3.5 模型试验关键技术 | 第69-73页 |
3.3.6 模型试验设计 | 第73-79页 |
3.4 试验与测试结果分析 | 第79-106页 |
3.4.1 完整硬质岩边坡椅式桩板墙的受力变形规律分析 | 第79-84页 |
3.4.2 软岩边坡椅式桩板墙的受力变形规律分析 | 第84-92页 |
3.4.3 不同桩板组合条件下椅式桩板墙的受力变形对比模型试验 | 第92-96页 |
3.4.4 不同横梁设置条件下椅式桩板墙的受力变形对比模型试验 | 第96-99页 |
3.4.5 椅式桩板墙与悬臂式桩板墙的抗变形能力对比模型试验 | 第99-101页 |
3.4.6 软岩边坡椅式桩板墙破坏特征模型试验 | 第101-10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4章 土质边坡上椅式桩板墙模型试验研究 | 第108-138页 |
4.1 概述 | 第108页 |
4.2 模型试验工作简介 | 第108-110页 |
4.2.1 模型试验目的 | 第108页 |
4.2.2 模型试验内容 | 第108-109页 |
4.2.3 模型试验方案 | 第109页 |
4.2.4 模型试验设计 | 第109-110页 |
4.3 试验与测试结果分析 | 第110-136页 |
4.3.1 竖向荷载作用下土质边坡椅式桩板墙的受力变形规律分析 | 第110-120页 |
4.3.2 边(滑)坡推力作用下土质边坡椅式桩板墙的受力变形规律分析 | 第120-128页 |
4.3.3 椅式桩板墙与路基桩板结构的变形规律对比模型试验 | 第128-131页 |
4.3.4 土质边坡椅式桩板墙破坏特征模型试验 | 第131-1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5章 椅式桩板墙数值仿真分析 | 第138-174页 |
5.1 概述 | 第138页 |
5.2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38-141页 |
5.2.1 结构、岩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138-139页 |
5.2.2 接触条件分析 | 第139-140页 |
5.2.3 单元选取 | 第140页 |
5.2.4 非线性问题求解 | 第140-141页 |
5.3 岩质边坡上椅式桩板墙数值仿真分析 | 第141-150页 |
5.3.1 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1-142页 |
5.3.2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取值 | 第142-143页 |
5.3.3 岩质边坡上椅式桩板墙内力变形分析 | 第143-147页 |
5.3.4 岩质边坡上关键设计参数分析 | 第147-150页 |
5.4 土质边(滑)坡上椅式桩板墙数值仿真分析 | 第150-172页 |
5.4.1 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50-151页 |
5.4.2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取值 | 第151-152页 |
5.4.3 土质边(滑)坡上椅式桩板墙结构内力变形分析 | 第152-161页 |
5.4.4 土质边(滑)坡上椅式桩板墙关键设计参数分析 | 第161-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72-174页 |
第6章 椅式桩板墙设计计算方法 | 第174-207页 |
6.1 概述 | 第174页 |
6.2 椅式桩板墙支挡承载机理 | 第174-176页 |
6.2.1 椅式桩板墙变形形态 | 第174-176页 |
6.2.2 设计计算分析思路 | 第176页 |
6.3 承载板/挡土板内力变形计算方法 | 第176-177页 |
6.3.1 挡土板/承载板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176-177页 |
6.3.2 挡土板/承载板的初参数解 | 第177页 |
6.4 弹性地基梁法 | 第177-186页 |
6.4.1 荷载传递机理 | 第177-178页 |
6.4.2 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178-179页 |
6.4.3 计算模型建立 | 第179页 |
6.4.4 内力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179-186页 |
6.5 结构力学位移法 | 第186-190页 |
6.5.1 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186页 |
6.5.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86-187页 |
6.5.3 主桩悬臂段内力计算公式 | 第187页 |
6.5.4 中部门型区段内力计算公式 | 第187-189页 |
6.5.5 桩基锚固段内力计算公式 | 第189-190页 |
6.6 计算案例分析 | 第190-197页 |
6.6.1 工程概况 | 第190-191页 |
6.6.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191-193页 |
6.6.3 基于理论计算方法的关键设计参数分析 | 第193-197页 |
6.7 关键设计问题讨论 | 第197-204页 |
6.7.1 桩间距问题 | 第197-200页 |
6.7.2 边坡桩基有效锚固深度问题 | 第200-204页 |
6.8 椅式桩板墙设计方法 | 第204-206页 |
6.8.1 一般规定 | 第204-205页 |
6.8.2 设计流程 | 第205-206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206-207页 |
结论 | 第207-210页 |
致谢 | 第210-21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1-2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219-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