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图表目录 | 第14-16页 |
1 引言 | 第16-3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2 研究重点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1页 |
1.4.1 出行服务设计问题 | 第20-26页 |
1.4.2 出行服务可靠性评价问题 | 第26-29页 |
1.4.3 旅客出行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4 既有研究总结 | 第30-31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1.5.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1.5.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2 旅客出行服务问题的分析建模与求解方法 | 第34-62页 |
2.1 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34-37页 |
2.1.1 旅客出行全过程的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2.1.2 旅客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一般特征 | 第36-37页 |
2.2 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 第37-41页 |
2.2.1 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一般模型 | 第37-39页 |
2.2.2 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一般求解过程 | 第39-41页 |
2.3 旅客出行服务设计子问题分析 | 第41-51页 |
2.3.1 各类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关系 | 第41-44页 |
2.3.2 各类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特征分析 | 第44-49页 |
2.3.3 各类出行服务设计问题的共性与区别 | 第49-51页 |
2.4 出行服务评价问题的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2.4.1 出行服务评价问题的提出 | 第51-52页 |
2.4.2 出行方案可靠性评价问题的特征 | 第52页 |
2.5 旅客出行服务评价子问题分析 | 第52-59页 |
2.5.1 出行服务评价问题的层次分析 | 第52-54页 |
2.5.2 各类出行服务评价问题的特征分析 | 第54-57页 |
2.5.3 各类出行服务评价问题的共性与区别 | 第57-59页 |
2.6 出行方案可靠性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59-60页 |
2.6.1 出行时间可靠性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59-60页 |
2.6.2 服务能力可靠性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6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3 铁路旅程规划问题模型 | 第62-76页 |
3.1 基于列车时刻信息的铁路换乘服务网络 | 第62-68页 |
3.1.1 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定义 | 第63页 |
3.1.2 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构成要素 | 第63页 |
3.1.3 铁路换乘服务网络与基础路网的关系 | 第63-64页 |
3.1.4 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构建 | 第64-67页 |
3.1.5 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特点 | 第67-68页 |
3.2 基于换乘服务网络的铁路旅程规划问题 | 第68-74页 |
3.2.1 铁路旅客出行方案的相关定义 | 第68-70页 |
3.2.2 基于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旅程规划模型 | 第70-7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铁路旅程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 第76-104页 |
4.1 换乘节点匹配法 | 第77-88页 |
4.1.1 换乘节点匹配法基本思路 | 第77-78页 |
4.1.2 指定起止车站间的出行方案搜索算法 | 第78-83页 |
4.1.3 出行方案优选算法 | 第83-88页 |
4.2 高等级节点优先法 | 第88-93页 |
4.2.1 高等级节点优先法基本思路 | 第88页 |
4.2.2 铁路车站节点等级划分 | 第88-90页 |
4.2.3 相邻区域划分和高等级节点选择 | 第90-92页 |
4.2.4 出行方案求解算法 | 第92-93页 |
4.3 算法分析与实例测试 | 第93-101页 |
4.3.1 换乘节点匹配法实例 | 第93-98页 |
4.3.2 高等级节点优先法实例 | 第98-99页 |
4.3.3 算法对比分析 | 第99-101页 |
4.4 旅程规划系统的实现 | 第101-10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5 铁路出行方案的时间可靠性与服务能力可靠性评价问题 | 第104-134页 |
5.1 铁路旅客出行方案可靠性层次分析 | 第104-106页 |
5.1.1 铁路出行方案相关的可靠性评价问题层次分析 | 第104-106页 |
5.1.2 出行方案可靠性评价与其他层面可靠性评价的关系 | 第106页 |
5.2 出行方案服务水平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6-110页 |
5.2.1 旅客及出行方案属性 | 第107页 |
5.2.2 铁路运营水平 | 第107-108页 |
5.2.3 列车服务能力 | 第108-109页 |
5.2.4 城市交通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5.2.5 环境等其他因素 | 第110页 |
5.3 出行方案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方法 | 第110-119页 |
5.3.1 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 | 第110-112页 |
5.3.2 单弧段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 | 第112-115页 |
5.3.3 出行方案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 | 第115-119页 |
5.4 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算例分析 | 第119-123页 |
5.4.1 单弧段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算例分析 | 第119-120页 |
5.4.2 出行方案接续可靠性评价算例分析 | 第120-123页 |
5.5 出行方案服务能力可靠性评价方法 | 第123-130页 |
5.5.1 服务能力与客运供需的关系 | 第123-124页 |
5.5.2 列车购票紧张度 | 第124-125页 |
5.5.3 单弧段购票紧张度评价方法 | 第125-129页 |
5.5.4 出行方案服务能力可靠性评价方法 | 第129-130页 |
5.6 服务能力可靠性评价实例分析 | 第130-132页 |
5.6.1 单弧段服务能力可靠性评价实例 | 第130-131页 |
5.6.2 出行方案服务能力可靠性评价实例 | 第131-13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8页 |
6.1 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134-135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6.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8页 |
附录A 我国铁路列车基础信息主要数据结构 | 第148-150页 |
附录B 节点交通连通度计算结果 | 第150-160页 |
附录C 换乘节点匹配法出行方案搜索主要代码 | 第160-162页 |
附录D 高等级节点优先法主要代码 | 第162-166页 |
附录E 铁路旅程规划系统需求分析 | 第166-170页 |
附录F 服务能力紧张度计算相关数据 | 第170-180页 |
索引 | 第180-182页 |
作者简历 | 第182-1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