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

心功能生化检测的无创替代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内外心衰诊断研究的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外基于脉搏波分析心血管参数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2章 心衰生化检测与心血管系统的理论基础第13-26页
    2.1 心衰的BNP检测第13页
    2.2 心血管系统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2.2.1 脉搏波的形成与特点第13-16页
        2.2.2 弹性腔模型第16-17页
    2.3 心血管系统功能评估参数第17-25页
        2.3.1 不同压力下的脉搏波第17-20页
        2.3.2 K值第20页
        2.3.3 心输出量第20-21页
        2.3.4 外周阻力第21页
        2.3.5 动脉顺应性第21-22页
        2.3.6 脉搏波传导时间第22-23页
        2.3.7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实验方案设计第26-31页
    3.1 实验目的第26页
    3.2 实验设备第26-27页
    3.3 实验对象第27-28页
    3.4 实验方法第28-29页
        3.4.1 桡动脉传导时间有效性的验证实验第28页
        3.4.2 不同方法计算动脉顺应性的比较试验第28页
        3.4.3 桡动脉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有效性的验证实验第28-29页
        3.4.4 同一样本的不同压力下脉搏波分析实验第29页
        3.4.5 心血管系统参数与BNP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第29页
    3.5 数据采集流程设计第29-30页
        3.5.1 数据采集步骤第29-30页
        3.5.2 注意事项第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脉搏信号处理与分析第31-52页
    4.1 预处理第31-34页
        4.1.1 小波阈值去噪第31-32页
        4.1.2 去除基线漂移第32-34页
    4.2 脉搏波特征点提取第34-44页
        4.2.1 用阈值法检测脉搏特征点第34-38页
        4.2.2 脉搏特征点检测方法的补充第38-44页
    4.3 脉搏波特征值的计算第44-51页
        4.3.1 不同压力下的脉搏波第44-47页
        4.3.2 K值、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第47-48页
        4.3.3 动脉顺应性第48-49页
        4.3.4 脉搏波传导时间第49-50页
        4.3.5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第50-51页
    4.4 脉搏波特征分析程序第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68页
    5.1 单点法脉搏传导时间与心电-桡动脉传导时间的相关性第52-55页
    5.2 动脉顺应性参数的计算第55-58页
    5.3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的计算与分析第58-60页
    5.4 不同压力下的脉搏波分析第60-61页
    5.5 各个参数与BNP检测结果相关性的分析第61-66页
    5.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8-69页
    6.1 总结第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改善脑外伤大鼠预后的相关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粒子滤波的T波交替分析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