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时代的浪潮和建筑的进化 | 第7-9页 |
1.1.1 绿色建筑设计的兴起 | 第8-9页 |
1.1.2 参数化建筑设计的风潮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解释 | 第9-10页 |
1.2.1 绿色概念界定 | 第10页 |
1.2.2 参数化设计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0-14页 |
1.3.1 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3.2 参数化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3 绿色与参数化相融合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1.4.3 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绿色建筑设计与参数化建筑设计融合的理论研究 | 第18-30页 |
2.1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设计思想 | 第18-21页 |
2.1.1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缺失 | 第19页 |
2.1.2 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的局限 | 第19-20页 |
2.1.3 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化 | 第20-21页 |
2.2 参数化建筑设计是一种思维逻辑 | 第21-23页 |
2.2.1 参数化建筑设计的理论源起及技术发展 | 第21-22页 |
2.2.2 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技术特征 | 第22-23页 |
2.2.3 参数化不是一种风格 | 第23页 |
2.3 绿色建筑设计与参数化建筑设计融合的理论可行性 | 第23-25页 |
2.3.1 常规设计过程的构成 | 第23-24页 |
2.3.2 绿色建筑设计与参数化建筑设计的融合 | 第24页 |
2.3.3 绿色建筑设计与参数化建筑设计融合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2.4 绿色建筑设计与参数化建筑设计融合的软件平台 | 第25-29页 |
2.4.1 绿色建筑设计软件 | 第25-27页 |
2.4.2 参数化建筑设计软件 | 第27-29页 |
2.4.3 两者融合的设计软件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绿色建筑设计与参数化建筑设计融合后的设计模式研究 | 第30-53页 |
3.1 融合设计的基本流程 | 第30-32页 |
3.2 顺序结构设计模式 | 第32-39页 |
3.2.1 结构特点及适用情况 | 第32-33页 |
3.2.2 顺序结构设计案例 | 第33-39页 |
3.3 选择结构设计模式 | 第39-44页 |
3.3.1 结构特点及适用情况 | 第39页 |
3.3.2 选择结构设计案例 | 第39-44页 |
3.4 循环结构设计模式 | 第44-51页 |
3.4.1 结构特点及适用情况 | 第44-45页 |
3.4.2 循环结构设计案例 | 第45-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绿色建筑设计与参数化建筑设计融合的设计实践 | 第53-65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53-54页 |
4.2 绿色设计过程 | 第54-55页 |
4.2.1 设计问题提取 | 第54页 |
4.2.2 设计逻辑构建及形式生成 | 第54-55页 |
4.3 融合设计过程 | 第55-63页 |
4.3.1 设计问题提取 | 第55-56页 |
4.3.2 设计逻辑构建及形式生成 | 第56-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5.1 总结 | 第65-66页 |
5.2 讨论 | 第66页 |
5.2.1 融合设计模式中的人与数据 | 第66页 |
5.2.2 融合设计模式中的文脉 | 第66页 |
5.3 思考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