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副业论文

太湖地区何家浜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迁移规律及拦截控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农田非点源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第10-14页
        1.1.1 非点源污染与农田非点源污染概述第10-11页
        1.1.2 农田非点源污染来源及危害第11-13页
        1.1.3 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第13-14页
    1.2 农田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第14-20页
        1.2.1 农田非点源污染的机理研究第14-16页
        1.2.2 农田非点源污染的模型化研究第16-18页
        1.2.3 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研究第18-19页
        1.2.4 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0-22页
        1.3.1 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第22-42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2-25页
        2.1.1 地理位置第22-23页
        2.1.2 地形地貌第23-24页
        2.1.3 气候水文第24页
        2.1.4 土壤植被第24-25页
    2.2 现场采样监测方案第25-29页
        2.2.1 现场采样监测总况第25-26页
        2.2.2 采样点具体布设第26-28页
        2.2.3 采样频次设置第28-29页
    2.3 实验仪器和装置第29页
    2.4 分析指标和方法第29-30页
    2.5 现场数据质量保证措施及相关分析研究第30-38页
        2.5.1 总氮测定方法的调整和分析第30-34页
        2.5.2 颗粒态氮、磷测定方法的具体确定和分析第34-38页
    2.6 数据主要统计处理方法第38-42页
        2.6.1 径流量及氮、磷排放负荷计算方法第38-39页
        2.6.2 无量纲曲线识别方式第39-41页
        2.6.3 移动平均数据处理计算第41页
        2.6.4 统计分析第41-42页
第三章 农田非点源污染水质特征分析第42-63页
    3.1 监测降雨及次降雨径流产流特征分析第42-45页
    3.2 农田雨水径流各污染物污染过程线第45-58页
        3.2.1 SS 污染过程线第45-48页
        3.2.2 氮素污染过程线第48-53页
        3.2.3 磷素污染过程线第53-58页
    3.3 农田雨水径流污染物输出形态第58-63页
        3.3.1 农田雨水径流氮素输出形态第58-61页
        3.3.2 农田雨水径流磷素输出形态第61-63页
第四章 农田非点源污染统计评价分析第63-76页
    4.1 农田非点源污染物雨水冲刷效应分析第63-69页
        4.1.1 雨水冲刷效应定性分析第63-67页
        4.1.2 雨水冲刷效应定量分析第67-69页
    4.2 农田非点源污染雨水径流输出负荷计算第69-71页
    4.3 农田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相关性分析第71-76页
第五章 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研究第76-84页
    5.1 农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措施现状分析第76-79页
        5.1.1 滨岸缓冲带技术第77-78页
        5.1.2 人工湿地及前置库技术第78页
        5.1.3 透水坝技术第78-79页
    5.2 模块化、小型化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设计第79-84页
        5.2.1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第79-81页
        5.2.2 可反冲洗组合式农田非点源污染截流净化系统第81-8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84-88页
    6.1 结论第84-86页
    6.2 不足和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集成方法研究
下一篇:100万吨焦化粗苯回收工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