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阳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建设的研究--以三国文化艺术长廊为例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13-14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3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5-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 第2章 德阳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建设现状 | 第18-26页 |
| ·城市滨水空间概述 | 第18页 |
| ·滨水空间的概念 | 第18页 |
| ·国内滨水空间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页 |
| ·德阳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概述 | 第18-20页 |
| ·总体分布 | 第18-19页 |
| ·德阳代表性滨水空间景观特征 | 第19-20页 |
| ·居民需求意愿调查 | 第20-22页 |
| ·居民需求意愿调查内容 | 第20-21页 |
| ·居民需求意愿调查综述 | 第21-22页 |
| ·居民满意度调查 | 第22-26页 |
| ·居民满意度调查 | 第22-23页 |
| ·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 ·满意度调查的人群构成 | 第23页 |
| ·居民满意度调查内容 | 第23页 |
| ·居民满意度现状 | 第23-26页 |
| 第3章 德阳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建设问题探析 | 第26-36页 |
| ·德阳的现实需求 | 第26-28页 |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6-27页 |
| ·老龄人口问题 | 第27-28页 |
| ·功能的多样性 | 第28-30页 |
| ·家庭生活 | 第28页 |
| ·游憩体验 | 第28-29页 |
| ·传统滨水活动 | 第29-30页 |
| ·水的可亲近性 | 第30-31页 |
| ·二级堤坝 | 第30页 |
| ·驳岸 | 第30-31页 |
| ·水陆相融 | 第31页 |
| ·景观的安全性 | 第31-33页 |
| ·尺度问题 | 第31-32页 |
| ·照明设施 | 第32-33页 |
| ·环境的生态性 | 第33-34页 |
| ·多层复合结构 | 第33页 |
| ·四季景观 | 第33-34页 |
| ·养护 | 第34页 |
| ·建筑的标志性 | 第34-36页 |
| ·桥梁造型 | 第35页 |
| ·单体建筑外立面 | 第35-36页 |
| 第4章 德阳三国文化艺术长廊项目的思考与总结 | 第36-44页 |
| ·对成功之处的借鉴 | 第38页 |
| ·对不足之处的思考与对策 | 第38-39页 |
| ·对三国文化艺术长廊设计的再认识 | 第39-44页 |
| 第5章 对德阳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建设的展望 | 第44-48页 |
|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 第44-45页 |
| ·带动城市土地增值 | 第45-46页 |
| ·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图片来源 | 第53-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 附录一 | 第56-58页 |
| 附录二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