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次贷危机成因的研究 | 第14-15页 |
·次贷危机中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2. 美国次贷危机问题概述 | 第18-40页 |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背景 | 第18-23页 |
·货币政策的"一松一紧" | 第18-19页 |
·房地产市场的波澜起伏 | 第19-20页 |
·全球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 | 第20页 |
·美国传统的信贷消费文化 | 第20-22页 |
·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22-23页 |
·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市场参与者及其作用分析 | 第23-32页 |
·次级抵押贷款 | 第23-25页 |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运作原理 | 第25-27页 |
·与次级贷款相关的信用衍生品的发展 | 第27-29页 |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运作主体 | 第29-32页 |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 | 第32-36页 |
·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广泛影响 | 第36-40页 |
·美国金融市场严重受挫 | 第36页 |
·美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拖累 | 第36-37页 |
·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冲击 | 第37-38页 |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 第38-40页 |
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 | 第40-51页 |
·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 第40-45页 |
·借款人与发起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1页 |
·借款人与个人信用公司、贷款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1-42页 |
·发起人与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2-43页 |
·发行人与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3页 |
·服务人与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3-44页 |
·服务人与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4页 |
·资产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4-45页 |
·投资者与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5页 |
·次贷市场的信息缺失 | 第45-47页 |
·次贷市场的风险分析 | 第47-51页 |
·信用风险 | 第47-48页 |
·提前偿付风险 | 第48页 |
·市场风险 | 第48-49页 |
·道德风险 | 第49页 |
·操作风险 | 第49-51页 |
4. 次贷危机中信息不对称的模型分析 | 第51-57页 |
·次级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模型分析 | 第51-54页 |
·次贷危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 第54-57页 |
5.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 第57-64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 | 第57-59页 |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贷市场的启示 | 第59-64页 |
·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设 | 第59-60页 |
·建立和完善抵押贷款担保与保险体系 | 第60页 |
·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 第60-61页 |
·加强监管当局及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 第61页 |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缓解委托代理问题 | 第61-62页 |
·完善相关立法体制 | 第62页 |
·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 | 第62-63页 |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