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第12-15页 |
1.2.1 A~2/O工艺 | 第12-13页 |
1.2.2 SBR工艺 | 第13页 |
1.2.3 氧化沟工艺 | 第13-14页 |
1.2.4 MBR工艺 | 第14-15页 |
1.3 藻类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 第15-17页 |
1.3.1 藻类悬浮脱氮除磷技术 | 第15-16页 |
1.3.2 藻类固定化脱氮除磷技术 | 第16页 |
1.3.3 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技术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1.4.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混合藻藻类膜培养及分析 | 第19-28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19-22页 |
2.1.1 实验藻种 | 第19-20页 |
2.1.2 实验载体及装置 | 第20-22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2-26页 |
2.2.1 培养基及污水制备 | 第22-23页 |
2.2.2 藻类膜培养 | 第23-25页 |
2.2.3 藻类膜生长状况及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27页 |
2.3.1 混合藻藻类膜生长状况分析 | 第26页 |
2.3.2 藻类膜SEM分析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混合藻藻类膜污水处理效果研究 | 第28-39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29页 |
3.2.1 静态污水实验 | 第29页 |
3.2.2 动态实验 | 第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3.3.1 静态污水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3.3.2 动态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3.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有机碳源及光暗比对藻类膜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39-47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4.1.1 实验藻种与载体 | 第39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4.2.1 有机碳源实验 | 第39-40页 |
4.2.2 光暗比实验 | 第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4.3.1 有机碳源对藻类膜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2 光暗比对藻类膜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2 建议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