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林业应对 | 第13-23页 |
2.1 气候变化的概念 | 第13-14页 |
2.2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 第14-16页 |
2.2.1 对林业及森林系统的影响 | 第14-15页 |
2.2.2 对农牧业的影响 | 第15页 |
2.2.3 对水资源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4 对海岸带的影响 | 第16页 |
2.2.5 对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影响 | 第16页 |
2.3 气候变化的林业应对 | 第16-23页 |
2.3.1 林业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重要作用 | 第16-17页 |
2.3.2 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相关林业制度 | 第17-23页 |
3 林业物权概述 | 第23-35页 |
3.1 林业物权的定义 | 第23-24页 |
3.2 林业物权的性质 | 第24-25页 |
3.3 林业物权制度的沿革 | 第25-29页 |
3.3.1 国外林业物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5-26页 |
3.3.2 我国林业物权的历史沿革 | 第26-29页 |
3.4 林业物权的体系和现状 | 第29-35页 |
3.4.1 林业所有权 | 第29-31页 |
3.4.2 林业用益物权 | 第31-32页 |
3.4.3 林业担保物权 | 第32-33页 |
3.4.4 我国林业物权的现状 | 第33-35页 |
4 气候变化对林业物权制度的挑战 | 第35-43页 |
4.1 客体方面的挑战 | 第35-36页 |
4.2 主体方面的挑战 | 第36-38页 |
4.3 权利内容的挑战 | 第38-39页 |
4.4 行使权利限制的挑战 | 第39-41页 |
4.4.1 限制林业物权的支配 | 第39-40页 |
4.4.2 限制林业物权的行使方式 | 第40-41页 |
4.5 行使权利的原则挑战 | 第41-43页 |
5 外国林业物权在气候变化下的经验 | 第43-46页 |
5.1 本经验 | 第43页 |
5.2 德国和欧盟的经验 | 第43-44页 |
5.3 澳大利亚经验 | 第44-46页 |
6 完善林业物权制度的建议 | 第46-52页 |
6.1 林业物权客体范围的扩大 | 第46-47页 |
6.2 调整林业物权的主体 | 第47-49页 |
6.2.1 扩大林业物权主体的范围 | 第47-48页 |
6.2.2 林业碳汇所有权主体的明晰 | 第48-49页 |
6.3 保证林业物权的流转自由 | 第49-52页 |
6.3.1 在《森林法》中确立森林分类管理经营制度 | 第49-50页 |
6.3.2 改革林木采伐许可制度和采伐限额制度 | 第50-51页 |
6.3.3 确立“一切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 | 第51-52页 |
7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