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植物多酚 | 第12-17页 |
1.2.1 植物多酚简介 | 第12-13页 |
1.2.2 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 | 第13-16页 |
1.2.3 植物多酚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番石榴的概述 | 第17-22页 |
1.3.1 番石榴主要营养成分 | 第17-18页 |
1.3.2 番石榴多酚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3 番石榴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1.3.4 番石榴抑菌活性的研究概况 | 第22页 |
1.3.5 番石榴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概况 | 第22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番石榴提取物功能成分分析及多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 第24-41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24-26页 |
2.2.1 主要材料 | 第24-25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游离型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26-27页 |
2.3.2 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27页 |
2.3.3 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3.4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5 HPLC测定番石榴提取物 | 第28页 |
2.3.6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2.4.1 不同品种番石榴总酚含量 | 第29-32页 |
2.4.2 不同品种番石榴总黄酮含量 | 第32-35页 |
2.4.3 不同品种番石榴总黄酮占总多酚含量的比例 | 第35-37页 |
2.4.4 番石榴提取物中各功能成分的分析 | 第37-39页 |
2.4.5 番石榴总多酚与总黄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番石榴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体内细胞抗氧化活性 | 第41-61页 |
3.1 前言 | 第41-42页 |
3.2 试剂与设备 | 第42-43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3.3.1 总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的测定 | 第43-44页 |
3.3.2 过氧化氢自由基清除能力(PSC) | 第44页 |
3.3.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4-45页 |
3.3.4 铁还原力的测定(FRAP) | 第45页 |
3.3.5 细胞内的抗氧化活性试验(CAA) | 第45-46页 |
3.3.6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3.4 结果和讨论 | 第47-59页 |
3.4.1 总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的分析 | 第47-48页 |
3.4.2 清除过氧化氢自由基能力(PSC)分析 | 第48-50页 |
3.4.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分析 | 第50-52页 |
3.4.4 铁还原力的分析(FRAP) | 第52-53页 |
3.4.5 细胞内的抗氧化活性试验(CAA)分析 | 第53-57页 |
3.4.6 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番石榴提取物细胞毒性和抗增殖作用的研究 | 第61-76页 |
4.1 前言 | 第61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61-62页 |
4.2.1 主要材料 | 第61-62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4.2.3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6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4.3.1 试剂的配制 | 第62-63页 |
4.3.2 细胞培养 | 第63-64页 |
4.3.3 细胞毒性试验 | 第64页 |
4.3.4 细胞抗增殖试验 | 第64-65页 |
4.3.5 数据分析 | 第65页 |
4.4 结果和讨论 | 第65-74页 |
4.4.1 番石榴提取物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 的毒性和抗增殖作用 | 第65-68页 |
4.4.2 番石榴提取物对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 的抗增殖作用 | 第68页 |
4.4.3 番石榴提取物对人体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的抗增殖作用 | 第68-71页 |
4.4.4 番石榴提取物对不同癌细胞的抑制作用EC50 值的比较 | 第71-73页 |
4.4.5 相关性分析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77-78页 |
5.3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