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胎儿民事权益的保护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胎儿的民事权利概述 | 第9-13页 |
(一) 胎儿的法律涵义 | 第9-10页 |
(二) 胎儿的法律地位 | 第10-11页 |
(三) 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1. 生命法益保护说 | 第11页 |
2. 权利能力说 | 第11-12页 |
3. 人身权延伸保护说 | 第12-13页 |
二、外域关于胎儿权利保护的立法模式 | 第13-15页 |
(一) 大陆法系的保护模式 | 第13-14页 |
1. 瑞士、台湾 | 第13页 |
2. 德国、法国、日本 | 第13-14页 |
3. 前苏联 | 第14页 |
(二) 英美法系的保护模式 | 第14-15页 |
三、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 第15-19页 |
(一) 关于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同观点 | 第15-17页 |
1. 总括保护主义 | 第15-16页 |
2. 个别保护主义 | 第16-17页 |
3. 附条件保护主义 | 第17页 |
(二) 对以上各观点的评析 | 第17-19页 |
四、胎儿的民事权利范围 | 第19-23页 |
(一) 健康权 | 第19-21页 |
(二) 财产继承权 | 第21页 |
(三) 受遗赠权 | 第21-22页 |
(四) 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22页 |
(五) 受抚养权 | 第22-23页 |
五、我国关于胎儿保护的法律现状及完善建议 | 第23-26页 |
(一) 我国关于胎儿保护的法律规定及评析 | 第23-24页 |
(二) 我国应当坚持的理论依据和立法取向 | 第24-25页 |
1. 我国应当坚持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2. 我国应当坚持的立法取向 | 第25页 |
(三) 我国立法应当增加胎儿的保护范围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