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网控制性能评价标准与考核办法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1.1 东北电网运行现状 | 第10页 |
1.1.2 控制性能评价标准现状 | 第10-11页 |
1.1.3 实施控制性能评价的要求 | 第11-12页 |
1.2 互联电网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 第12-18页 |
1.2.1 A标准 | 第12-14页 |
1.2.2 CPS标准 | 第14-18页 |
1.3 论文的工作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网、省AGC控制模式与B系数的确定 | 第20-2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网、省AGC控制模式 | 第20-23页 |
2.2.1 网、省电网公司的作用 | 第20页 |
2.2.2 网、省AGC控制模式的选择 | 第20-22页 |
2.2.3 网、省AGC评价与考核方式的选择 | 第22-23页 |
2.3 B系数的确定与分配 | 第23-26页 |
2.3.1 B系数的确定 | 第23页 |
2.3.2 B系数的分配 | 第23-26页 |
2.3.3 B系数确定精度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东北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体系设计 | 第27-43页 |
3.1 标准制定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 第27页 |
3.2 标准制定的设计思路 | 第27-29页 |
3.3 频率合格标准(NCPS1) | 第29-34页 |
3.3.1 设计目的 | 第29页 |
3.3.2 设计思想 | 第29页 |
3.3.3 指标设计 | 第29-32页 |
3.3.4 特点分析 | 第32-34页 |
3.4 频率越限标准(NCPS3) | 第34-40页 |
3.4.1 设计目的 | 第34页 |
3.4.2 设计思想 | 第34页 |
3.4.3 指标设计 | 第34-39页 |
3.4.4 特点分析 | 第39-40页 |
3.5 无意交换电量评价标准(NCPS2) | 第40-42页 |
3.5.1 设计目的 | 第40页 |
3.5.2 设计思想 | 第40页 |
3.5.3 指标设计 | 第40-41页 |
3.5.4 指标中参数的确定原则 | 第41页 |
3.5.5 指标特点 | 第41-42页 |
3.6 东北电网运行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 第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考核办法的制定 | 第43-4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考核方法的制定原则 | 第43页 |
4.3 罚款帐户设置 | 第43-44页 |
4.4 考核周期 | 第44页 |
4.5 结算周期 | 第44页 |
4.6 惩罚细则 | 第44-45页 |
4.6.1 频率合格标准(NCPS1)考核 | 第44-45页 |
4.6.2 频率越限标准(NCPS2)考核 | 第45页 |
4.6.3 无意交换电量标准(NCPS2)考核 | 第45页 |
4.7 返还细则 | 第45-46页 |
4.7.1 频率合格指标(NCPS1) | 第45-46页 |
4.7.2 频率越限指标(NCPS3) | 第46页 |
4.7.3 无意交换电量指标(NCPS2) | 第4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标准改进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