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化转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6-18页 |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视域 | 第18-40页 |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视域 | 第19-26页 |
一 社会—文化批判视域 | 第19-21页 |
二 日常生活视域 | 第21-23页 |
三 文化—心理视域 | 第23-26页 |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核心观点 | 第26-36页 |
一 文化工业与文化霸权 | 第26-29页 |
二 物化与意识形态 | 第29-32页 |
三 压抑、惊颤与焦虑 | 第32-36页 |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的研究方法 | 第36-40页 |
第二章 中国当代文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及问题 | 第40-52页 |
第一节 文化转型的动因及表现 | 第40-45页 |
一 文化转型的动因 | 第40-42页 |
二 文化转型的表现 | 第42-45页 |
第二节 当代文化转型中的传统研究视域及问题 | 第45-52页 |
一 文化转型研究中的传统视域 | 第46-50页 |
二 当代文化转型研究的问题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文化观念转型: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 第52-69页 |
第一节 转变的历程及问题 | 第52-61页 |
一 转变的历程 | 第54-55页 |
二 大众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同一性 | 第55-59页 |
三 传统研究视域及存在的问题 | 第59-61页 |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大众文化研究 | 第61-65页 |
一 研究视域:多样化研究 | 第61-62页 |
二 大众文化矛盾:主体性危机 | 第62-65页 |
第三节 大众文化的批判与主体性重建 | 第65-69页 |
一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第65-67页 |
二 主体性的重建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文化形态转型:由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 | 第69-89页 |
第一节 审美文化转型及问题 | 第69-75页 |
一 审美文化传统及转变 | 第70-73页 |
二 消费文化的核心:商品 | 第73-75页 |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研究 | 第75-81页 |
一 日常生活视域 | 第75-78页 |
二 消费文化的特征及审美逻辑分析 | 第78-81页 |
第三节 消费文化的危机与救赎 | 第81-89页 |
一 认同危机 | 第82-84页 |
二 文化失序 | 第84-86页 |
三 消费文化的救赎 | 第86-89页 |
第五章 文化模式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 | 第89-104页 |
第一节 视觉文化的转型与问题 | 第89-93页 |
一 视觉文化的转型 | 第89-91页 |
二 视觉文化的核心:无处不在的图像 | 第91-93页 |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视觉文化研究 | 第93-99页 |
一 符号与深层结构 | 第93-96页 |
二 视觉文化的心理研究 | 第96-99页 |
第三节 视觉文化的审美批判 | 第99-104页 |
一 批判性思维的丧失 | 第99-101页 |
二 情感与形式的互动 | 第101-102页 |
三 视觉审美的重建 | 第102-104页 |
结语 文化转型终向何处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3-114页 |
附件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