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国家道德论文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探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引言第13页
第1章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资源第13-29页
    1.1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3-20页
        1.1.1 国际局势第13-16页
        1.1.2 国内局势第16-17页
        1.1.3 思想道德领域的严峻挑战第17-20页
    1.2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产生的直接理论资源 ——邓小平道德建设理论第20-29页
        1.2.1 道德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第21-23页
        1.2.2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第23-24页
        1.2.3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第24-26页
        1.2.4 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第26-27页
        1.2.5 道德教育的层次性第27-29页
第2章 以德治国——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的核心第29-41页
    2.1 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29-35页
        2.1.1 “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第30-31页
        2.1.2 以德治国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第31-33页
        2.1.3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第33-35页
    2.2 以德治国的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第35-41页
        2.2.1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存在问题要求必须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第35-37页
        2.2.2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第37-39页
        2.2.3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途径第39-41页
第3章 公民道德建设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的基本点第41-57页
    3.1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第41-46页
        3.1.1 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41-43页
        3.1.2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第43-44页
        3.1.3 积极塑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第44-45页
        3.1.4 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第45-46页
    3.2 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第46-50页
        3.2.1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第46-47页
        3.2.2 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47-49页
        3.2.3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第49-50页
    3.3 大力加强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第50-53页
        3.3.1 大力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第50-51页
        3.3.2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第51-53页
    3.4 弘扬时代主旋律第53-57页
        3.4.1 弘扬主旋律第53-54页
        3.4.2 培育、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第54-57页
第4章 先进性道德建设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的理想追求第57-69页
    4.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第57-61页
        4.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第57-60页
        4.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第60-61页
    4.2 加强先进性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第61-69页
        4.2.1 先进性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第62-64页
        4.2.2 加强先进性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第64-66页
        4.2.3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性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第66-69页
第5章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第69-79页
    5.1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第69-74页
        5.1.1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第69-70页
        5.1.2 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道德建设的新命题和新观点第70-71页
        5.1.3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道主义精神最根本的体现第71-72页
        5.1.4 坚持先进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体现由“实然”走向“应然”第72-73页
        5.1.5 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73-74页
    5.2 江泽民道德建设思想的实践意义第74-79页
        5.2.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思想指导第74-75页
        5.2.2 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第75-76页
        5.2.3 有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76-77页
        5.2.4 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文明进步第77-79页
结束语:光辉的圣火与坚定的旗帜第79-8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82-87页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87-88页
后记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犹太教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立场探析
下一篇: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卢卡奇物化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