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丙酸乙酯—对二甲苯等压汽液相平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共沸物系 | 第10-19页 |
1.1.1 共沸物系介绍 | 第10页 |
1.1.2 共沸物系的分离方法 | 第10-12页 |
1.1.3 萃取剂的选择 | 第12-19页 |
1.2 汽液相平衡 | 第19-23页 |
1.2.1 相平衡理论 | 第19-20页 |
1.2.2 汽液平衡概述 | 第20页 |
1.2.3 汽液相平衡的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1.2.4 汽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 | 第22-23页 |
1.3 Aspen Plus模拟软件 | 第23-25页 |
1.3.1 Aspen Plus简介 | 第23-24页 |
1.3.2 Aspen Plus在精馏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5-27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萃取剂的选择 | 第27-33页 |
2.1 乙醇-丙酸乙酯二元汽液平衡 | 第27页 |
2.2 萃取剂的初步筛选 | 第27-29页 |
2.3 COSMO-SAC模型筛选萃取剂 | 第29-32页 |
2.3.1 COSMO-SAC模型介绍 | 第29页 |
2.3.2 COSMO-SAC模型计算步骤 | 第29-32页 |
2.3.3 筛选结果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 第33-49页 |
3.1 实验原理 | 第33页 |
3.2 实验数据的测定 | 第33-3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2.3 实验装置 | 第34-35页 |
3.2.4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3.2.5 分析条件 | 第36-37页 |
3.2.6 色谱分析方法 | 第37页 |
3.2.7 校正因子的测定 | 第37-38页 |
3.2.8 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 第38页 |
3.3 汽液平衡实验结果 | 第38-48页 |
3.3.1 二元汽液平衡数据 | 第38-40页 |
3.3.2 二元物系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 第40-43页 |
3.3.3 三元物系汽液相平衡数据 | 第43-47页 |
3.3.4 对二甲苯对汽液相平衡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汽液平衡数据的模型关联 | 第49-62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Wilson模型 | 第49-56页 |
4.2.1 模型公式 | 第49-50页 |
4.2.2 相互作用参数的回归 | 第50-52页 |
4.2.3 关联结果 | 第52-56页 |
4.3 UNIQUAC模型 | 第56-60页 |
4.3.1 模型公式 | 第56页 |
4.3.2 相互作用参数的回归 | 第56-57页 |
4.3.3 关联结果 | 第57-60页 |
4.4 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连续萃取精馏模拟 | 第62-71页 |
5.1 连续萃取精馏流程图 | 第62-64页 |
5.2 萃取精馏塔工艺参数优化 | 第64-67页 |
5.2.1 原料进料位置的分析 | 第64-65页 |
5.2.2 萃取剂进料位置的分析 | 第65页 |
5.2.3 溶剂比的影响 | 第65-66页 |
5.2.4 回流比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萃取剂回收塔工艺参数优化 | 第67-69页 |
5.4 优化后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