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沉积物重力流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2 工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4 已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认识 | 第19-23页 |
1.4.1 已完成的工作量 | 第19-20页 |
1.4.2 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3-27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23页 |
2.2 构造及地层发育特征 | 第23-25页 |
2.2.1 断裂发育特征 | 第23-24页 |
2.2.2 构造及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 第24-25页 |
2.2.3 地层特征 | 第25页 |
2.3 层序地层特征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东营凹陷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特征 | 第27-56页 |
3.1 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特征 | 第27-46页 |
3.1.1 沉积构造 | 第27-35页 |
3.1.2 粒度特征 | 第35-40页 |
3.1.3 岩相及岩相组合 | 第40-43页 |
3.1.4 地球物理特征 | 第43-46页 |
3.2 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类型及识别标志 | 第46-56页 |
3.2.1 滑动 | 第46-48页 |
3.2.2 滑塌 | 第48-50页 |
3.2.3 碎屑流 | 第50-53页 |
3.2.4 浊流 | 第53-56页 |
第四章 东营凹陷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重力流分布规律 | 第56-81页 |
4.1 滑塌成因重力流分布特征表征 | 第56-68页 |
4.1.1 单井沉积学分析 | 第56-60页 |
4.1.2 滑塌成因重力流平面分布特征 | 第60-64页 |
4.1.3 滑塌成因重力流垂向序列 | 第64-68页 |
4.2 滑塌成因重力流形成及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 | 第68-78页 |
4.2.1 砂体滑塌机制 | 第68-69页 |
4.2.2 滑塌成因重力流形成及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 第69-78页 |
4.3 滑塌成因重力流分布规律 | 第78-81页 |
第五章 东营凹陷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模式 | 第81-91页 |
5.1 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的内幕结构研究 | 第81-87页 |
5.1.1 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内幕结构研究认识 | 第81-83页 |
5.1.2 灵山岛露头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内幕结构 | 第83-85页 |
5.1.3 井区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内幕结构 | 第85-87页 |
5.2 滑塌成因重力流有无水道论证 | 第87-89页 |
5.3 滑塌成因重力流沉积模式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