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 1.2.1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2页 |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量统计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矿床的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 2.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2.2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4-16页 |
| 2.3 矿区概述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的宝石学特征 | 第18-27页 |
| 3.1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的手标本观察 | 第18-21页 |
| 3.2 手标本放大观察 | 第21-25页 |
| 3.3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的常规宝石学特征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的结构特征 | 第27-44页 |
| 4.1 偏光显微镜观察 | 第27-32页 |
| 4.1.1 透闪石玉 | 第27-29页 |
| 4.1.2 其他矿物 | 第29-31页 |
| 4.1.3 特殊构造的观察 | 第31-32页 |
| 4.2 背散射图像分析 | 第32-34页 |
| 4.3 阴极发光测试 | 第34-39页 |
| 4.3.1 样品Y-1 在阴极发光下观察 | 第35-36页 |
| 4.3.2 样品Y-3 在阴极发光下观察 | 第36-37页 |
| 4.3.3 样品Y-4 在阴极发光下观察 | 第37-39页 |
| 4.4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9-44页 |
| 4.4.1 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 4.4.2 成分分析 | 第41-44页 |
| 第五章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的矿物成分分析 | 第44-65页 |
| 5.1 电子探针分析 | 第44-56页 |
| 5.1.1 透闪石矿物 | 第53-55页 |
| 5.1.2 辉石类矿物 | 第55-56页 |
| 5.1.3 碳酸盐矿物 | 第56页 |
| 5.1.4 其他矿物 | 第56页 |
| 5.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第56-60页 |
| 5.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5页 |
| 5.3.1 原物反射法 | 第61-62页 |
| 5.3.2 粉末透射法 | 第62-65页 |
| 第六章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的矿床成因讨论 | 第65-68页 |
| 第七章 吉林磐石透闪石玉与其他产地透闪石玉的对比研究 | 第68-76页 |
| 7.1 宝石学性质对比 | 第68页 |
| 7.2 矿物成分对比 | 第68-69页 |
| 7.3 结构和构造对比 | 第69页 |
| 7.4 矿床类型对比 | 第69-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