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材料变色性能的指纹采集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指纹采集技术的研究第9-11页
        1.1.1 指纹的概念第9页
        1.1.2 指纹采集的意义及必要性第9-10页
        1.1.3 指纹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 电致变色概述第11-13页
        1.2.1 电致变色的原理第11-12页
        1.2.2 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第12页
        1.2.3 电致变色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温致变色概述第13-15页
        1.3.1 温致变色的概念第13页
        1.3.2 温致变色材料的分类及原理第13-14页
        1.3.3 温致变色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其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聚苯胺电致变色膜在滚动指纹采集领域的应用第16-25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实验部分第16-19页
        2.2.1 试剂第16-17页
        2.2.2 仪器第17页
        2.2.3 聚苯胺电致变色层的制备第17-19页
        2.2.4 聚苯胺膜对滚动指纹采集的应用第1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19-24页
        2.3.1 聚苯胺膜的电化学性能第19-21页
        2.3.2 聚苯胺膜的形貌及其厚度表征第21-22页
        2.3.3 聚苯胺膜的光谱性能表征第22页
        2.3.4 滚动指纹采集的电压选择第22-23页
        2.3.5 滚动指纹的图像分析第23页
        2.3.6 指纹图像的灰度分析第23-24页
    2.4 本章小节第24-25页
第三章 普鲁士蓝电致变色膜在滚动指纹采集领域的应用第25-34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实验部分第25-27页
        3.2.1 试剂第25页
        3.2.2 仪器第25-26页
        3.2.3 普鲁士蓝电致变色层的制备第26-27页
        3.2.4 普鲁士蓝膜对滚动指纹采集的应用第2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3.3.1 普鲁士蓝膜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7-28页
        3.3.2 普鲁士蓝膜的形貌及其厚度表征第28-29页
        3.3.3 普鲁士蓝膜的光谱性能表征第29-30页
        3.3.4 采集电压对指纹图像的影响第30页
        3.3.5 采集湿度对指纹图像的影响第30-31页
        3.3.6 滚动指纹的图像分析第31-32页
        3.3.7 指纹图像的灰度分析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结晶紫内酯温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滚动指纹采集领域的应用第34-49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实验部分第34-37页
        4.2.1 试剂第34-35页
        4.2.2 仪器第35页
        4.2.3 结晶紫内酯复配物的制备第35-36页
        4.2.4 预聚体的制备第36页
        4.2.5 囊芯材料的分散第36页
        4.2.6 微胶囊的包覆成型第36-37页
        4.2.7 温致变色膜的制备第37页
        4.2.8 温致变色法对滚动指纹采集的应用第3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7-48页
        4.3.1 结晶紫内酯复配物的红外分析第37-38页
        4.3.2 制备结晶紫内酯复配物的配方选择第38-39页
        4.3.3 囊芯材料的分散时间对CVL微胶囊粒径的影响第39-40页
        4.3.4 囊芯与囊壁材料的用量体积比对CVL微胶囊粒径的影响第40-41页
        4.3.5 乳化剂的浓度对CVL微胶囊粒径的影响第41-42页
        4.3.6 微胶囊的包覆率测试第42-43页
        4.3.7 CVL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及其热性能表征第43-44页
        4.3.8 CVL变色膜的光谱性能表征第44-45页
        4.3.9 滚动指纹采集的膜表面温度选择第45-46页
        4.3.10 CVL微胶囊的粒径对指纹图像的影响第46-47页
        4.3.11 滚动指纹的图像分析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碳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特性研究
下一篇:典型生物质/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