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1 乡村旅游成为城镇居民旅游方式选择的新热点 | 第15页 |
1.1.2 人格特质是决定旅游者旅游行为及决策的关键点 | 第15页 |
1.1.3 旅游者偏好分析是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的基础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7-18页 |
1.3.2 专家调查法 | 第18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1.3.4 定量分析法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19页 |
1.5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附图 | 第20-2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21-33页 |
2.1 国内外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21-24页 |
2.1.1 国外关于人格特质研究现状综述 | 第21-22页 |
2.1.2 国内关于人格特质研究现状综述 | 第22-24页 |
2.1.3 国内外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评述 | 第24页 |
2.2 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24-28页 |
2.2.1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24-25页 |
2.2.2 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25-27页 |
2.2.3 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现状评述 | 第27-28页 |
2.3 国内外关于旅游偏好研究现状综述 | 第28-32页 |
2.3.1 国外关于旅游偏好研究现状综述 | 第28-29页 |
2.3.2 国内关于旅游偏好研究现状综述 | 第29-32页 |
2.3.3 国内外关于旅游偏好研究现状评述 | 第32页 |
2.4 文献研究评述 | 第32-33页 |
3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33-38页 |
3.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3-36页 |
3.1.1 人格特质 | 第33-34页 |
3.1.2 旅游偏好 | 第34-35页 |
3.1.3 乡村旅游产品 | 第35-36页 |
3.2 相关理论 | 第36-38页 |
3.2.1 人格特质理论 | 第36页 |
3.2.2 大五人格特质理论 | 第36-37页 |
3.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37-38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8-48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4.2 研究模型构建 | 第38-41页 |
4.2.1 已有模型研究 | 第38-39页 |
4.2.2 本文的模型 | 第39-40页 |
4.2.3 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4.3 变量界定 | 第41页 |
4.4 量表设计 | 第41-43页 |
4.4.1 人格特质的测量 | 第41-43页 |
4.4.2 乡村旅游产品偏好的测量 | 第43页 |
4.5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43-47页 |
4.5.1 问卷的设计过程 | 第43-44页 |
4.5.2 问卷预调研 | 第44-46页 |
4.5.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46-47页 |
4.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4.6.1 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 | 第47页 |
4.6.2 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 第47页 |
4.6.3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 第47页 |
4.6.4 结构方程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 第47-48页 |
5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48-65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8-50页 |
5.1.1 样本频数分析 | 第48-49页 |
5.1.2 变量描述性分析 | 第49-50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50-52页 |
5.2.1 问卷整体信度分析 | 第51页 |
5.2.2 各变量信度分析 | 第51-52页 |
5.3 相关分析 | 第52页 |
5.4 因子分析 | 第52-56页 |
5.4.1 自变量因子分析 | 第52-55页 |
5.4.2 因变量因子分析 | 第55-56页 |
5.5 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检验 | 第56-65页 |
5.5.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第56-57页 |
5.5.2 初拟模型识别与拟合度分析 | 第57-59页 |
5.5.3 初拟模型拟合度分析 | 第59-60页 |
5.5.4 模型修正 | 第60-63页 |
5.5.5 结构模型修正路径图 | 第63-65页 |
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5-69页 |
6.1 研究模型的总结 | 第65-66页 |
6.2 主要假设验证 | 第66-69页 |
6.2.1 愉悦性维度与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 第66页 |
6.2.2 谨慎性维度与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 第66-67页 |
6.2.3 开放性维度与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 第67页 |
6.2.4 外倾性维度与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 第67-68页 |
6.2.5 敏感性维度与乡村旅游产品偏好 | 第68-69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9-7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7.2 管理启示 | 第69-73页 |
7.2.1 挖掘"乡村性",打造独特民俗文化型产品 | 第69-70页 |
7.2.2 关注旅游者人格特质,强化乡村旅游细分市场 | 第70-71页 |
7.2.3 营造情境沉浸感,提高活动体验型产品的体验价值 | 第71页 |
7.2.4 推进智慧化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地的现代化水平 | 第71-72页 |
7.2.5 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产业链,实现农旅产业升级 | 第72-73页 |
7.2.6 完善乡村旅游的服务设施建设 | 第73页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3-75页 |
7.3.1 研究局限 | 第73-74页 |
7.3.2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附录1:问卷调查表 | 第83-86页 |
附录2: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