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 | 第10-12页 |
1.2.2 高效用模式挖掘 | 第12页 |
1.2.3 领域驱动 | 第12-13页 |
1.3 本文贡献 | 第13-14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背景知识 | 第15-31页 |
2.1 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 | 第15-23页 |
2.1.1 空间Co-location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2.1.2 传统co-location模式经典挖掘算法 | 第18-23页 |
2.2 传统高效用模式挖掘 | 第23-28页 |
2.2.1 关联规则中的高效用项集挖掘 | 第23-26页 |
2.2.2 传统高效用co-location模式挖掘 | 第26-28页 |
2.3 领域驱动 | 第28-31页 |
第3章 基于效用参与度的空间高效用co-location模式挖掘 | 第31-39页 |
3.1 高效用co-location模式的相关定义 | 第32-35页 |
3.2 高效用co-location模式挖掘的基本算法 | 第35-37页 |
3.3 复杂度分析 | 第37-39页 |
3.3.1 时间复杂度 | 第37-38页 |
3.3.2 空间复杂度 | 第38-39页 |
第4章 剪枝策略 | 第39-47页 |
4.1 剪枝策略相关的引理和定理 | 第39-44页 |
4.2 剪枝策略的效率分析 | 第44-47页 |
第5章 基于领域知识的空间高效用co-location模式挖掘 | 第47-53页 |
5.1 领域知识的定义与表达 | 第47-48页 |
5.1.1 抽象语义规则 | 第47页 |
5.1.2 分类语义规则 | 第47-48页 |
5.1.3 互斥语义规则 | 第48页 |
5.2 基于领域驱动的高效用co-location模式挖掘的一般框架 | 第48-53页 |
第6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3-63页 |
6.1 实验环境 | 第53页 |
6.2 实验数据集 | 第53页 |
6.3 高效用co-locaiton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 第53-55页 |
6.3.1 挖掘结果质量评价 | 第53-54页 |
6.3.2 挖掘结果频繁性评价 | 第54-55页 |
6.4 剪枝算法的效率评价 | 第55-61页 |
6.4.1 模拟数据 | 第56-59页 |
6.4.2 真实数据 | 第59-61页 |
6.5 领域知识对挖掘过程的影响 | 第61-6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总结 | 第63页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